国家统计局局长谈经济问题 称发展形势总体看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07:28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京11月9日电 题:影响中国经济的各种因素——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谈中国经济焦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刘铮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5%,自主增长的动力不断增强,进入了新的一轮上升 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有人认为总量已经“过热”,有人认为是局部“过热”,还有人说“热”得不够。李德水认为,当前经济运行有“热”有“冷”。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包括房地产)的高增长让人觉得经济“热”得较快,特别是钢铁等几个热点行业建设规模偏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上得太猛,银行贷款发放较多,以及工业生产增长强劲;然而股市、债市两低迷,产品有一定过剩,劳动力过剩,甚至资金过剩等都是“冷”的典型表现。 常有些人拿1992年到1994年出现的投资、消费、物价全面过热局面来与今天相比较。李德水认为,中国经济的这一轮扩张,与10年前的情形大不相同。如今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大大增强了,资源配置更加国际化了,总供给能力相当充足,基本上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而且,就总量而言,前三季度的增长速度尚未达到改革开放以来9.4%的年均水平。因此,不能对当前经济运行总体上做出“过热”的简单判断。 前些年中国经济一直存在着通缩压力,如今通胀又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李德水说,当前中国经济通胀和通缩因素并存。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是可能引发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国内外粮食产需关系的变化,粮价上涨可能带动基本生活资料价格上涨,这是可能引发通胀的另一个因素。 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产生通货紧缩的因素。在全球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背景下,中国钢、水泥、纺织、机械等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如此大规模地扩张,一旦市场有变,就会出现竞相压价贱卖的局面,导致物价总水平更加低迷,甚至一些企业可能出现生产难以继续的局面。另外,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的逐步兑现,进口门槛降低,国外廉价产品如汽车、成品油、电子产品等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也会导致价格总水平的下降,诱发通缩。李德水认为,当前要预防通胀,但也要防止通缩卷土重来。 李德水最后表示,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的大局已经比较明朗,明年的有利因素更会多于今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