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团队获地球奖 记者走近绿眼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15:00 温州新闻网 | |
今年5月份抗非典期间,为了不让测体温用过的卫生棉球造成新的环境污染,绿眼睛中心的工作人员用废弃的易拉罐制作成垃圾收藏罐,送到每个检查卡点上。 节约能源、避免环境污染,是绿眼睛常抓不懈的一项活动内容,图为队员们在收集废电池。 今年4月份,又一只被绿眼睛工作人员精心饲养的猫头鹰要返回大自然。 今年5月份,绿眼睛中心的工作人员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将这只被遗弃的小狗救上岸。 今年9月份,在绿眼睛“救助动物,关爱生命”的影响下,许多孩子学会了善待小动物。图为一位小学生,将被遗弃的猫崽送到动物救助中心。 11月5日,温州“绿眼睛”环境教育中心的负责人方明和从北京捧回了我国环保最高奖地球奖。绿眼睛是此次“地球奖”中唯一一个青少年社会团体,也是我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单位。 作为苍南县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绿眼睛成立三年来,举办的100人以上的大型环保活动就达50多次。先后获得过:国际珍。古道尔研究会“根与芽成就奖”、“福特汽车环保奖”等20项国内外大奖。福特环保奖在给绿眼睛颁奖时,这样评价绿眼睛:“作为中学生组织,他们在当地首先举起环境保护的大旗,非常难能可贵。” 一群大孩子是如何支撑起这样一个庞大的民间组织,并且开展各种义务环保活动的呢?11月7日,记者专程来到苍南采访绿眼睛。 绿眼睛的创始人 全国环保界年龄最小的法人代表 说起绿眼睛不能不提到中心负责人、今年才19周岁的方明和。方明和自幼喜爱动物,早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和表弟将收集起来的环保剪报贴在纸板上到温州举办过展览。 2000年,他只身一人前往广东、广西的野生动物交易黑市,暗访并记录了大量的真实材料,那段经历让他明白,光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促使他决心成立一个团队,团结更多人来保护环境和无辜的动物。 这一年10月,在苍南县育才中学读高一的方明和与几位校友、笔友共13人,在苍南玉龙湖畔成立了“学生自然考察队”,并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在苍南桥墩镇的玉龙湖拣垃圾。 2001年,方明和的环保小队加入了全球青年环境与人道主义项目“根与芽”,并正式命名为“绿眼睛根与芽小组”。 今年7月1日,“绿眼睛根与芽小组”以“绿眼睛青少年环境文化中心”为单位名称到苍南县民政局正式注册,成为苍南县有史以来第一个面向全社会的民间环保机构。 “目前在全国环保界,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法人代表,”方明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绿眼睛倾注了我和伙伴们多年的梦想,只要能为环保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非常值得。” 为了绿眼睛,方明和曾连续放弃了三次高考,每一次他都没有犹豫。 他告诉记者,因为绿眼睛刚刚成立,如果负责人走了,大伙的努力岂不全白费了。只要自己肯努力,学习的机会总还会有的。他的执著最终也让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 绿眼睛的组织结构 拥有1000多名成员,平均年龄不过十七八岁 绿眼睛环境教育中心已发展到30所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成员,甚至在福建福鼎也有绿眼睛的成员。他们年龄最小的才11岁,平均年龄也不过十七八岁。学生成员中高中生占七成,初中生占两成,小学生占一成。 绿眼睛学生成员参加社团活动会不会影响学习呢?方明和告诉记者,绿眼睛还设立了学习奖,对于成绩不好的成员的惩罚是减少参加公益活动的机会,因此,加入社团后,好多成员的学习成绩反而有明显的提高。 方明和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绿眼睛的机构组成。绿眼睛对内实行学员制(或会员制)管理。加入方式:一般的学生主要通过环境教育流动展在其?>侔炱诩浔渭拥模渌峭üг钡南嗷ソ樯芾幢R灿型ü教宓谋ǖ篮罄幢渭拥摹? 活动经费一般有4种来源:1、学员交纳的学员费以及个人的志愿捐助;2、政府部门的项目资助;3、企业单位的合作赞助;4、与其他环保机构合作的项目经费。虽说经费缺乏,但是他们致力于环保的活动却从未停止过。 名词解释:地球奖 “地球奖”是由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环保民间组织“地球之友”于1997年共同设立的,主要表彰新闻、教育、社会各界及青少年集体在保护环境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一直保持着民间和非商业化特色。 “地球奖”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先后共有211位环保积极人士和28个热衷于环保的青少年集体获此殊荣。此次获得青少年集体奖的共有9个单位,“绿眼睛”是其中惟一一个社会团体。 采访手记:感受活力与执着 温州绿眼睛环境教育中心设立在苍南县公园山上的青少年宫一楼一间办公室。中心负责人方明和与工作人员黄小桃一大早就赶往金乡,此次金乡一小和二中开展环境保护讲座,他们受县环保局的委托应邀前去主讲。接待记者的是办公室里一位叫郑元英的小伙子。 “在苍南,许多学校都会邀请我们绿眼睛的工作人员去作环保讲座。”年仅18岁的郑元英自豪地告诉记者。 办公室沿墙壁摆设的书架上摆放着几百册与动物植物有关的书籍,吸引了记者的眼睛。 郑元英说这些书籍都是方明和五年来积累的材料以及国内外的环保人士和部门赠送的。他还告诉记者,绿眼睛的工作人员们除了从中学习专业的知识外,每年还要到北京、上海参加相关的培训,再过几天他就要去北京参加培训了。 郑元英是中心的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到中心工作。中心只能提供食宿,外加每月100-3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但是郑元英却毫无怨言地说:“绿色环保是我的梦想,我会一直努力为绿眼睛工作。” 采访空隙,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到中心签到。见记者有些纳闷,郑元英介绍说,目前绿眼睛环境保护中心共有专职工作人员4位,实习生5位。平时每天会有许多志愿者来到中心协助处理工作。 据介绍,当年绿眼睛的许多成员如今已经到全国各地的高校就读,他们把绿眼睛的环保理念也带到了大学当中。绿眼睛已在温州设立了办公室,下一步打算与温州的高校合作成立绿眼睛高校团队,让更多有志于环保事业的学生加入到绿眼睛队伍中来,让更多的人为环保作出贡献。(温州商报苏康宝)(来源:温州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