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湘赣数十位专家学者韶关聚会谈“红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15:30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在长征的起点上开始新长征 本报韶关讯 记者易建成报道:本月6日,中科院及广东、湖南和江西的数十位专家学者,齐集韶关学院,共同探讨“红三角”区域经济文化。“红三角”是指广东韶关地区、湖南郴州地区和江西赣州地区及其相互连接的广大区域。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红色根据地,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在这片土地上流过血汗。由于大多是红砂岩 构筑“红三角”经济圈,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倡导发起的,旨在为实现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红三角”经济圈这种以民间组织策动多地政府,试图构建一个经济实体的做法,涉及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深层次改革,涉及到相关地区的权利和利益的调整。一直热心关注这一地区的霍英东先生认为,“红三角”地区文化历史同根同源,经济形态亦基本一样,却分成三块,这种阻隔导致了贫穷,许多农民还处于贫困或刚刚起步要走出贫困的环境中。“红三角”如果能带头消除行政区划体制中的观念阻隔,就有可能成为一次新的长征出发地。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来自中科院、中山大学、华南农大、暨南大学、内蒙古农大、福州大学、韶关学院、湖南学院等院校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就“红三角”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旅游资源开发”和“县域工业发展”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说,“红三角”区域经济文化学术研讨会要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为大背景、大视角,透彻研究“红三角”经济圈。 韶关学院姜保志认为,“红三角”发展要依托特色资源,以“园区”为基地,和“珠三角”相配套,发展特色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红三角”地区空气好、污染少、土质优、水源清,生态优势明显,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之地。韶关蔬菜在香港已享有盛名,韶关的毛竹、三华李、沙田柚、药材等声名远播;而赣州的脐橙、蜜梨、烟叶等驰名中外;郴州的桂阳烟、东江鱼等亦享誉国内外。“珠三角”土地面积小,耕地少,发展农业的空间不足,正需要“红三角”为他们提供优质农产品。这也为“红三角”融入“珠三角”,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广阔的市场和大好的机遇。把“红三角”建设成为港、澳的“大果园”、“大菜园”和“后花园”,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农业经济,改变农村面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整合“红三角”旅游资源,共同发展特色旅游业。(侯颖/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