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修宪与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1日16:07 《学习时报》 |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 在宪政实践中,制定宪法和修改宪法是同等重要的活动。宪法的修改或曰“修宪”,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宪法自身条款的缺陷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关系,是修宪活动的重要课题。宪法的稳定性是指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的稳定。宪法的稳定性的基础是国家政权的稳定。宪法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宪法所确立的根本制度、基本精神、根本原则以及领土范围不得成为修宪的对象。二是修宪的时间和频率的稳定。有的国家宪法规定在宪法颁布实施或者修改后的若干年内不得修改,有的明确规定宪法应当定期修改,有的是依照国家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定期修宪。宪法的权威性的基本内涵有两点,一是指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地位最高,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根本活动准则,是一切立法的基础;二是指宪法效力最高,任何法律必须以宪法为依据,而决不能与它相抵触,否则就会失去法律效力,任何违宪行为,即使是国家元首,都是无效的,并要受到专门机关的查处甚至审判。 修宪是保持宪法的稳定性与权威性统一的治国方法。宪法的权威性是宪政的基础和灵魂,是依法治国的精髓,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宪法的稳定性是宪法的权威性的基础。如果改变了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原则,宪法的权威性就会受到致命的损害,甚至无从谈起。如果宪法的修改过于频繁或者脱离了法定程序,也会伤及宪法的权威性。但是,对宪法的稳定性不能做片面的理解,尤其不能把宪法的稳定理解成宪法的固定性,认为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就是宪法要一成不变。如果是这样,就会使宪法与现实的社会发展相脱离,造成宪法规定与社会发展现实的抵触。这样反而会使宪法不能充分发挥对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保护和调节功能,从而根本丧失权威性。在国家政权性质和制宪权根源没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保持宪法的稳定性与权威性的一致性,化解宪法的稳定性与权威性的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适应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依据法定程序对宪法进行相应的修改。 宪法的修改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全面修宪和部分修宪。全面修宪即在不改变国家的宪法精神的前提下,对宪法从头到尾或对大部分内容(包括结构)进行整体修订并重新颁布。我国从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是对前一部宪法的整体修改。部分修宪是指以决议或者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变更或补充。例如,1980年9月10日,我国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决定将1978年宪法第45条中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取消。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对现行宪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三次运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修改,通过17条修正案把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其中,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三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第四条规定在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末尾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第五条规定将宪法第七条中的“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第六条规定将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七条规定将宪法第十五条中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9年宪法修正案十二条规定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写入“邓小平理论”;第十三条规定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第一款。三个修正案及时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果,丰富了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和根本原则的内涵,实现了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的统一,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奠定了根本的法制基础。 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新的建设实践呼唤更加坚实的法制保证。正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所指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保持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有利于宪法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文/赵建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