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还有师范院校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2日07:37 海峡网-厦门日报 | |
本报讯 (记者佘峥)明天,我们还有师范院校吗?疑问基于一些事实:一方面,专家们开始推崇非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另一方面,师范院校迫不及待地要和“师范”划清界限,不仅名字要改,它们还以自己的非师范专业为荣。 师范院校的何去何从,成为昨日参加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讨论的一个焦点。当日起在厦大举行的这个会议由教育部师范司举办,被认为是从事师范教育的非师范 现状:三分之一教师非师范院校培养 非师范院校培养教师,是从1999年开始的。这场改革对最初的原则提出疑问。专家们怀疑,过去几代人坚持的独立的教师培养体系或许是有缺陷的,人们认识到,没有综合大学的宽厚基础,只是将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简单地混合起来的师范教育水平并不能让人满意。仅仅过了几年,非师范院校大有“颠覆”师范院校的趋势。会议公布的数据说,现在,从开办教师教育(师范教育)的学校数量看,非师范类高校的数目占总数的54%;非师范院校承担着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教师教育任务。 与此同时,一些师范院校加快了与其他高校合并或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或学院的行动。 当年:理论假设未得到实践验证 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厦大教授潘懋元说,目前形成的这种教师教育的局面是有充分理由的。 他说,独立的师范院校的设立基于人们的一个理论假设:如果校园里都是那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并让他们接受四年的师德熏陶,他们会成为好老师的。 但是,潘懋元说,理论的假设并没有在实践得到验证。那些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受了几年的熏陶后,不见得能把专业思想搞得很好。原因在于在许多地方,老师的待遇和地位都不如想象中的高。最让人苦恼的是,教育课成为师范教育改革的瓶颈,“教育课和政治课差不了多少”。 将来:“4+1”模式取代师范院校? 明年,我们还会有师范院校吗?不少受访者对此问题都不置可否。但是,人们普遍认同“4+1”的教师培养模式是一个良方。 “4”指的是四年普通高等教育,“1”指的是一年的专业教育课程,即学生经过四年的本科,快到毕业时,才决定自己是否愿意当老师,如果愿意,再继续选读教育课程模块。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说,形势需要我们培训教师有更广的视野,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他同时表示,开放教师教育体系,并不是抛弃它。 另外,专家们也对师范院校大举举办非师范专业表示担心,他们认为,师范院校还是应该以举办教师教育为主,它们的优势也正在于此。 (厦门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