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用个人诚信记录替代传统人事档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2日12:50 沈阳今报 | |
今报特约评论员石敬涛在江西省南昌市人才服务中心所代理的15000份个人档案中,已经有7000份被遗弃,其中存放时间最长的已达10年,至今无人问津。清理“死档”已经成为存放档案的单位和中介机构非常头痛的事情。对此,人事部门提醒:千万别把个人档案不当回事(新华社11月10日电)。 婚姻登记中的单位证明取消了,报考研究生中的单位证明取消了,不少城市的暂住证 现在大家之所以不把个人档案当回事,主要还是因为这种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体制和系统。现代社会崇尚的是“以人为本”,用人单位看重的主要是个人能力而非其他。考察档案不如考察现实的人,只要你有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谁也不会在乎你档案里得多少分,以往有过什么污点和荣誉。 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和正常。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已经逐渐地完成了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社会个体对一个单位的人身依附和依赖性几乎已经不复存在。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人事档案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这种整体发展趋势,已经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合理化。 尤其是对于社会个体来说,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也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要求,而人才的自由流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要素。社会个体的自然流动,在人才配置的过程中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的整合,也更符合现代行为科学的规则。 现行的人事档案制度可以说是旧的计划制度下的产物。人事档案的背后,是国家法定的实行强制性归口管理的文件资料,具有明显的公共信息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政府为个人制定的一“牛皮纸袋子”的个人情况的保证和记录。传统人事档案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现代的人力资源配置要求用一种全新的个人“职业诚信记录”替代传统的人事档案。 在这个诚信记录中,一部分包括个体学历诚信调查,其中包括对个人学历、学位、培训证书的鉴定,还有个人学术成果、创造发明、科研成果等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包括个体职业诚信证明,包括过去的任职情况以及国内外工作经历证明,还有技术职称、岗位职称等;第三部分包括个体信誉诚信证明,包括奖惩、个人信用度、职业道德和其他重大事宜。这种个人诚信记录做法,更具有现实性、可行性,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更容易让人当回事。回顾个人档案失宠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个人档案的淡出基本上是与人力资源的市场化同步的。既如此,人事部门的同志还是不要过分强调个人档案的“重要”作用,而应该改进工作方式,由过去的人事管理向人事服务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