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航天英雄 ——访王永志、杨利伟(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3日08:16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郑蔚 走近航天英雄,走进航天英雄们的内心世界,一直是上海媒体记者的渴望。昨天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和航天英雄杨利伟,抽出宝贵时间,在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上海的住地,接受了本报和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和东方卫视记者的联合采访。 “神舟”六号将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基数 我们的采访是从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开始的。记者请王总透露一下“神舟”六号的有关信息,因为老百姓对此很关心。 王总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接着还要发射“神舟”六号,这是既定的计划。“神舟”六号将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基数,其中就包括一个多人多天的飞行考验。经过这个考验之后,下一步才好进行出舱活动试验,也就是太空行走。因为太空行走不能只上一个人,至少得两个人,所以多人多天的试验技术得过关。然后再进行空间的交会对接,这都需要多人多天试验,所以需要先进行“神舟”六号的飞行实验。多人,最可能的是上两个人;多天呢,可能也就是五到七天,不会再多了。 记者问,如果上两个人的话,那么这两个人的技术和一个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或者说最大的难度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王总回答说,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区别,上两个人就是以一个人为主的,另一个人协助。上两个人有其好处,起码不会太寂寞吧,有些事还可以一起商量商量、研究研究。 记者问:有可能让杨利伟再上吗? 王总说,这就不一定了。这种事就是到时候再看,像杨利伟第一次首飞,就是起飞前16个小时才定下来,将来也是这样,到最后了才决定谁上,所以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太早。 王永志寄语上海航天人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元老级”人物,记者问王永志,对于上海航天人您有哪些希望? 王永志说,载人航天的立项,当初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一批年轻的航天科技人才,现在看来这个目的确实达到了。经过11年的奋斗,这批年轻人已经成熟起来了,所以他们已经都可以挑大梁了。我对上海航天人的希望就是他们继续像过去那样,兢兢业业地把以后的工作做好。上海航天人做事是很认真的,因为我和他们接触比较多,有些是老搭档、老战友了,只要是工程总体需要做什么,上海总是没有二话的。 太空飞行有200多个操作 在昨天上午的报告会上,杨利伟说,大家在电视镜头上看到他一直坐在返回舱的座椅里,实际上要在返回舱里做很多动作。于是,记者问,您在太空飞行时,具体做了哪些动作呢? 杨利伟欣然答道,我们在整个飞行过程当中有200多个操作,这些操作大部分都是在失重情况下去做的,是程序规定的。在这些程序之余,也做了一些比如吃东西、喝水,和一些体验在失重情况下的飘浮的动作,以及自己身体的一些运动和摄影。 失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验。记者问:失重到底是什么感觉?人在天上飘的时候,看上去好像很潇洒,究竟是很舒服还是很难受的? 杨利伟说,失重就像整个身体在飘浮,不太好用语言很真切地去表述。在空中失重的情况下,飘浮肯定有它本身生理调节的一些特点,肯定不会和地面一样的。 体重在太空中出现过下降 记者问杨利伟,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飞航天员,科研人员在您上天以前做过各方面的预测,请问您上天以后是否发现有些情况是在地面上没有预想到的? 杨利伟坦诚地答道,我想这个事情肯定是有的,或多或少都会有的,因为毕竟是第一次上天。 记者问,您刚才讲到了您在太空体验到的失重的感觉,那么在整个过程里,有没有觉得自己身体的体重也有所下降? 杨利伟答道,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肯定会有体重下降这种现象,因为在上面,摄取能量和体能的消耗,会导致体重下降。 继续为航天事业积累经验 有记者看到杨利伟一个月来一直在奔波忙碌,实在太辛苦了,问他当名人、当英雄,到各地巡讲,跟在基地里进行封闭式的训练相比,更喜欢哪一种生活,哪一种方式呢? 杨利伟说,从事训练是我的本职工作,完成任务以后,去做这种宣传,我想它也是必要的。弘扬民族精神,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这也是一种需要,我想这都是我从事工作的一部分,我想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有记者问:作为一个已经看到过太空是什么样子的人,您是不是有更加强烈的愿望希望再一次看到太空呢? 杨利伟答道,我想这是航天员,或者从事载人航天的每一个人都会有的愿望。我下一步的工作和训练还是去做我本职的工作,投入到训练中去,迎接以后的任务。杨利伟表示,今后将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所积累的一些经验,继续为航天事业做自己应该做的一些工作。 勉励小朋友学习科技知识 有记者注意到,从香港到澳门,再到上海,杨利伟对小朋友都特别关照。前天在一大群记者的围追堵截下,杨利伟只接受了《小主人报》一名小记者的采访,就问他,是不是因为您没有时间来陪儿子,所以看到小孩子特别亲切? 杨利伟说,对小朋友或是小学生来说,科技知识对他们更重要。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或者是民族的一个希望,所以我对他们可能会更多地勉励一些。 还有记者问,您希望您的儿子将来长大了做什么? 杨利伟答,作为我的儿子,我想他自己的发展可能跟他自己的学习和他整个的成长过程有关系。假如他有条件当航天员,我也非常希望他这样。 杨利伟业余爱好交响乐 航天员的训练非常艰苦,记者问杨利伟:您除了工作以外,平时自己的爱好是什么呢? 杨利伟答,我比较喜欢运动,比较喜欢听音乐,也比较喜欢旅游什么的。在音乐中,比较喜欢交响乐之类的。 杨利伟昨晚在浦江游览时凭栏远眺申城夜景。 本报记者刘定传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