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警察心理档案 愈5%的警察有多种心理疾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3日14:44 天府早报 | |
耗时3年多,抽样10000例,《四川民警心理健康素质研究》推开了一扇通往警察内心幽深世界的窗户 研究发现,四川警察心理特征总体向好,但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有5.07%的民警存在多种心理疾病 “砰”的一声轰响,巡警林平扣动扳机,中弹者应声倒地,这一幕发生在今年5月初,一名暴力袭警的抢匪被林平果断击毙。就在枪响的一刹那,没有人注意到林平额头上因紧张而沁出一层细细的汗珠,枪管还有些发烫,林平的心已跳到了嗓子眼。正义的子弹结束了一个卑污的生命,然而,喷血的场景、死者脸上痉挛的表情留给开枪者的是内心世界一场心理博弈的开始。 在常人看来,一个警察在程序合法的情况下开枪是件正常的事情,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种应激行为产生的心理冲击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当这个警察再拿枪时,手甚至会打哆嗦。 四川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10月6日,成都市金盾路。在省公安厅2号楼二楼一间2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清脆的铃声骤然响起,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心理专家胡泽卿轻轻拿起电话,又一场针对警察的心理援助启动了。作为省公安厅首批聘请的心理专家,胡泽卿和另外15名专家两人一组在夜间为警察疏解心结,通过电话,这间小小的办公室成为警察吐露心曲,汲取心理健康元素的自由天空。 个案之一击毙暴徒硬汉做噩梦 老是做噩梦,开枪的情景像一地碎玻璃塞满了头脑,我不断提醒自己调节心理,可老是适应不过来。 在常人眼中,35岁的刑警程阳无疑是个“硬汉”,超过1.8米的个头像座铁塔,在刑警队里也是一位破案能手。 只有程阳自己知道,1个月前,开枪击毙一个拒捕暴徒带给自己的心理负荷有多重。“发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我工作和生活规律的不确定性。”半夜里赶往案发现场,甚至在父亲60大寿时,饭吃到一半就接到任务走人,“这些我都习惯了”。 纠缠程阳的是开枪后的心理负担,“老是做噩梦,开枪的情景像一地碎玻璃塞满了头脑。”“醒来后,我不断提醒自己调节心理,可老是适应不过来。” “开枪的经历我甚至没有告诉家人,闷在心里,我不想把工作上的事带到家庭生活中来,让家人担忧。事后,同事问我开枪的感觉怎样,我一时还答不上来,说实在的,开枪时我很镇静,同时神经又高度紧张。” 失眠和心悸令程阳意识到,自己需要心理辅导,“我和咨询专家通了两次电话,敞开心扉把自己开枪的真实感受说了出来,心理负荷也渐渐消解,这就像道坎,翻过去后我觉得自己心理中健康的因子又控制住了局势。” 程阳最后一次和咨询专家通电话快结束时,得到的评价是“恭喜你,抗压能力又升级了”。 个案之二无暇顾家警嫂要离婚 我也理解他下乡苦,但长期不在一起,感情就淡了省公安厅开通的民警心理咨询热线还针对警察家属。 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使警察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由于任务繁重,加班、值班频繁,节假日也得不到休息,绝大多数警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家庭。 顾小丽在一家机关工作,丈夫是派出所民警。 “娃儿都读小学一年级了,一直是我拉扯大,”提起丈夫,顾小丽就关不上话匣子,“他哪有时间带娃儿,年初就给娃儿许愿去碧峰峡看野生动物,现在都到年底了,还是一句空话。” “谈恋爱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工作忙,可没想到会忙得这么凶,在办公室都铺起了床。” “唉,看到他回家时疲惫的样子和充满歉意的眼神,我心就软了。” “我人是唠叨了点,可你说作为家属,别人不理解警察,我不理解还行吗?” 每当在大街上看见警察,顾小丽总要望上一眼,投过去一道关切的目光。 然而不是所有的警察都能得到家人的温情支持,绵阳北川县通口镇派出所57岁的老警察王法贵快走到职业生涯尽头时,携手几十年的妻子却提出离婚,原因是老王经常下乡,无法照顾家庭,“我也理解他下乡苦,但长期不在一起,感情就淡了。” 调查结果5.07%民警心理障碍大 刚刚获得2003年四川科技进步奖的《四川民警心理健康素质研究》推开了一扇通往警察内心幽深世界的窗户。实证研究发现,四川警察的心理特征总体是好的,但并不乐观,有5.07%的民警存在多种心理障碍。但与发达国家警察相比,在支配性、进取能力、社交能力、社交风度、自我接受、独立性等心理指标上占尽上风,表明四川警察是一支有支配能力、有进取心、善社交、聪明、活跃、自我接受能力较强、有智有谋的队伍。 研究显示,一些民警有许多说不清的不适应,情绪抑郁、缺乏自信心、胆小、悲观;一些民警缺乏自制力,纪律性差;一些民警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有的民警判断力差、情绪不稳定,冲动、易怒。这些心理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四川民警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民警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心理负担过重。没有固定的战场和时间,警情难以预测,长时间处于待命和警惕状态,张弛失衡;职业风险大,民警自身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加剧。 违法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暴力拒捕,暴力阻挠执行公务,围攻、袭击、侵害民警情况增多;民警在执法中心理压力大,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有人对公安工作理解、配合不够,甚至无理取闹,妨碍公务,给工作增加了许多不便和压力;改革阵痛的冲击,事业与家庭矛盾使民警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 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一些民警感到茫然和消沉,加之从优待警措施不够落实,其收入与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反差太大,不同程度挫伤了民警尤其是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出现心理失衡。 幕后公安厅长点题吃“螃蟹” 四川省公安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意识到开展民警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厅长吕卓多次强调,要把关注民警心理健康、缓解民警心理压力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民警心理健康素质研究这一课题。 据介绍,在全国省级公安机关中,四川率先就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在国内首次大规模(10000例)开展抽样调查,首次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了四川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违法违纪民警的心理因素,研究得出了国内第一份全省性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品质常模,增加了公安民警选拔考核的科学手段,对完善公安民警的选拔、培养方式与激励、制约机制,建立公安民警的行为模式具有重大参考意义。 1999年6月,吕卓厅长亲任课题组组长,对20个市州民警按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男女性别、工龄长短,不同警种及不同警衔随机抽样,一共抽查10000例,再分层随机抽取2458例,最后得到的有效样本1648例,在国际同类调查中创下取样数之最。而使用的测量工具同样是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具有高信度和效度的调查表,主要研究民警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病态。 成果运用 3000警察建心理档案 依托耗时3年多的研究成果,四川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开始了新的探索。目前13个全国优秀、全省先进县级公安机关3102位民警建立起了心理健康档案。 根据人事部、公安部的规定,从2002年起,在全省统一招录民警考试中增加了心理素质测试内容,排除了具有与警察职业要求不相符的人格特征的人员,确保了新进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较强的体能,而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在公安教育训练中引入了心理训练的内容,培养民警的意志品质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培养民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 专家访谈 警察职业更需要支持 胡泽卿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先后留学加拿大西蒙佛雷泽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司法精神病学研究所,获法律心理学博士后证书,作为首批受聘于省公安厅的心理专家,胡教授在心理咨询中强烈感受到警察更需要“心灵鸡汤”的疏导、滋养。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对警察的心理辅导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胡泽卿(以下简称胡):警察与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高,这个特殊群体最需要心灵的呵护和心理支持。 记:警察心理疾病会导致什么后果? 胡:警察是我们社会惟一有权合法行使暴力的群体,之所以赋予警察使用暴力的特权是因为警察肩负着极其繁重和高度危险的职责,有可能直接与作恶多端的人犯对决。如果警察心理问题得不到排解,可能严重行为失控,导致严重的违法违纪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