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圆满成功专题 > 正文

航天员是这样炼成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4日04:3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冯春梅 特约记者 刘程

  5分钟,令人窒息的5分钟。此时,杨利伟正乘坐“神舟”五号返航。飞船距离地面80公里时,进入了黑障区。一瞬间,所有的通讯中断,飞船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此刻———2003年10月16日6时13分,北京航天城指控中心大厅,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翟志刚、聂海胜等13名航天员情不自禁地屏住了呼吸,为杨利伟捏一把汗,因为他们都清楚,这个阶段是整个飞行过程中最难受、最严峻的时候,杨利伟不仅要承受超过自己体重近10倍的负荷,还要抵抗160分贝噪声的冲击,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还必须沉着冷静地进行处置。

  5分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很快安全落地。当听到杨利伟“感觉良好”的报告后,航天员大队的大队长、政委,还有13名航天员,全从椅子上跳起来,振臂欢呼。

  这是杨利伟的胜利,也是航天员大队每一个成员的骄傲。5年多来,他们携手一次次向生理极限和知识高峰发起的挑战,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没有白流。

  最近,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航天员大队“英雄航天员大队”荣誉称号。登上58个阶梯

  2003年7月3日,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评选委员会评定揭晓:经历5年零6个月、3000多个学时的拼搏,从中国空军1500多名飞行员中挑选出来的包括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在内的14名航天员,全部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都具备独立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中国的航天员训练淘汰率为零。

  1998年1月5日,总装备部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时,就是这14名航天员聚集在一起,肩负起中国飞天的使命。

  翻看他们当时的档案,会发现太多的相似:全部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驾机飞行都在800小时以上,都有过空中飞行化险为夷的经历,平均年龄32.8岁。

  在此之前,获得双学士学位的李庆龙和吴杰作为教练员已经赴俄罗斯进行了一年的训练。他们在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了4年的课程,以平均4.5分的优异成绩拿到了“国际航天员”证书。

  回国前,吴杰对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主任克里穆中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今天,我在这里拿到的是贵国的毕业证书,回去后我还要拿我们国家的毕业证书,将来乘我们国家的飞船去和你们的‘和平号’对接!”

  克里穆笑着回答:“对接是要有合约的,但我期待着这一天。”

  为了这一天,李庆龙和吴杰走进了中国航天员队伍,成为这支队伍的排头兵。

  飞船遨游太空,航天员始终要在封闭狭小的环境里经受超重、失重相互交替的折磨,要承受噪声、振动、低压、缺氧等许多飞行动力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同时还要完成飞船上各种操作任务和大量科学试验任务。要克服飞行中的障碍,航天员要进行基础理论、体质、航天环境适应等多种训练。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把这个训练过程称为“上天的阶梯”。

  中国航天员训练有8大类58个专业,教练把它称为“58个阶梯”,航天员们每登上一个阶梯,就等于向太空走近了一步。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对飞行员的要求是,最大做到5倍于自己体重的加速度,持续时间仅3秒,而杨利伟他们要做到8倍于自己体重的加速度,持续时间达40秒。训练中,14名航天员个个肌肉严重变形,体能消耗很大。

  低压缺氧训练,他们要以相当于每秒15米的速度,经受迅速提升到5000米高空瞬间带来的缺氧和减压的考验,并持续30分钟。

  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训练,他们持续多天保持负15度卧姿,再转到正70度的立姿。

  转椅试验,他们坐在转椅上,变换各种角度进行飞速旋转。

  ……

  这些被称为魔鬼式的训练,被曾在飞行员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航天员们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纪录。

  而从训练场回到课堂,他们才真正感受到当一名航天员的艰难。

  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高等数学、天文学、英语等30多门课程,很多是航天员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坐在教室里,许多人的眼睛发涩,头发懵。杨利伟不得不学会喝浓茶,让自己解困。聂海胜当年高考时英语只得了几分,为了不掉队,也煲起“电话粥”,向英语老师讨教。翟志刚晚上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读。还有的航天员让自己的妻子当起了家庭辅导老师。

  那是一段被航天员们称为“十分难熬”的日子,学习和训练循环往复。这种看似单调的日子,却使他们获得了从一名飞行员到航天员的巨大转变,14个人的所有课程结业考试,成绩都在良好以上———他们终于一步步攀上“58个阶梯”,航天梦想的实现已近在咫尺

  14名航天员,14根接力棒

  采访中,航天员吴杰告诉记者,为支持此次杨利伟的太空飞行,航天员大队的航天员们在地面上设立了技术支持岗位,在地面上全程模拟杨利伟的飞行,以备不时之需。

  杨利伟首飞归来,很多人都问他:一个人在太空飞行怕不怕,孤独不孤独?杨利伟说:“环绕地球每一圈需要90分钟,其中只有十几分钟可以与地面联系,但是我并不感到孤独,因为我知道,在地面上有我的战友支持着我。”

  10月16日上午,杨利伟首飞成功回到航天城的时候,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排着整齐的队列在公寓前迎接凯旋的战友。杨利伟一走下车,立即被周围的人包围了,本来航天员们想通过拥抱来表达对战友的祝贺,但最后连握手的机会也没有。

  就在杨利伟即将奔赴发射中心的前一天晚上,吴杰来到他的房间,伸出手:“我们再握一次手吧。”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默默无语,杨利伟明白,这是战友对他深深的祝福和期盼。

  作为“优中选优”的航天员,互相之间的竞争当然是特别激烈的。理论学习的考试成绩要排队打分,训练考核也要排队打分,他们谁甘落后!航天员大队的政委康关成说,前两年理论学习的时候,航天员公寓基本都是“不夜城”。“但我们14个人之间的竞争,不是人与人的竞争,而是事与事的竞争,要做最有把握的,要做最好的。”杨利伟一直这样认为。

  走进航天员公寓,一面墙壁上镶着醒目的8个大字:“团结、自律、勤奋、奉献”。这是航天员大队的队训。视团结为生命,不争主次,不争高低,共同经受考验,共同完成任务,自从航天员大队成立,14名航天员的心就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尽可能地发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承认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心理课上的相容训练增长了航天员们的团队意识。一次,在进行沙漠生存训练的时候,杨利伟和聂海胜分到了一个组。中午时分,他们“降落”到沙丘。俩人配合着把降落伞割开,用伞布伞绳和沙子搭帐篷。杨利伟想出一个搭帐篷的新主意,聂海胜二话没说,很赞成地去做。聂海胜想出什么新办法,杨利伟也毫无条件去做。那天晚上,气温零下4、5摄氏度,风很大,由于他们配合得好,帐篷没有被风吹开。就着饼干和凉水,他们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中午,毫发未损。

  杨利伟清楚地记得,在酒泉等待飞天的日子里,大队的战友都给他打过电话,提醒他一些技术细节。李庆龙告诉他,进出舱门的时候一定要慢点,千万别把头盔碰裂了;吴杰则反复叮嘱他呕吐袋的位置……

  而翟志刚、聂海胜作为首飞梯队的成员,也在不断地和杨利伟进行着技术上的交流。在确定了杨利伟首飞后,翟志刚和聂海胜说的最多的话是:“再想想,怎么给他缓解压力?”出征前,聂海胜拉着杨利伟的手说:“以前我们技术上有过许多争论,现在看来还是你对。我相信,你肯定能顺利完成任务。”杨利伟把自己的手表托聂海胜带回北京,他来不及整理的随身衣物后来也是由这两位战友捎回来的。

  这几年的春节,航天员们十几家人,每年都集中到一个人家里过。男人们在饭厅下棋,女人们在卧室聊天,孩子们在客厅玩耍。吃年夜饭的时候,每家做一道菜,在一起聚餐,共祝新年,遥祝远方的父老乡亲,共同期待着载人飞船升空的那一天。“我们14个人,就像是接力赛跑的运动员,缺了谁都不行。而冲线的这一棒,是杨利伟。”吴杰说。

  限制下的精彩生活

  当了多年导游的杭州姑娘小黄突然对身边的这群游客有点纳闷:他们个头一样,胖瘦也差不多,言谈举止像军人,却都西装革履,他们走到哪里,警察都形影不离。她想把他们称为首长,但他们看上去都只有三十多岁。

  这个情景发生在去年3月的杭州西湖。如今小黄心里的疑团可以解开了:那群神秘游客中的一位已经成为中国人首飞太空的“航天英雄”,而其他“首长”来自航天员大队。

  那次西湖之行是航天员大队难得的一次休养。“不准在外就餐,节假日不准私自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抽烟喝酒。”这看似不近人情的“五不准”,一直挂在航天员大队的墙上。在常人的眼里,航天员这些“天之骄子”,生活一定充满了诗情画意。但只要看过挂在墙上的“五不准”,就会发现,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竟过着如此“不自由的生活”。

  自从当选为航天员,每年的几个长假、节假日,他们都不能随便探家。虽然与妻子、儿女近在咫尺,但除了双休日外,航天员们都要在公寓里进行封闭式管理。为确保他们的绝对安全,即使是探亲、疗养、外训,也要专车接送、专人护送、严格警卫。个人开车、个人驾驶摩托车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的一日三餐都是由营养医师制定食谱,食物还要留样保存。平时采购食品要到专供商店,购买蔬菜要到京郊的绿色蔬菜基地,绝对不能像常人那样想吃啥吃啥。“限制也是一种待遇。”记者初听一名航天员这么说,感觉他们是在自嘲,听得多了,看得多了,发现他们的确是自觉地“享受”着这份不寻常的待遇,和一份别样精彩的生活。

  尽管是和家人只有短短的相聚,但14名航天员的家庭生活都特别幸福和睦。张继是一名航天员的妻子,说起自己的丈夫她一脸自豪。她告诉记者,她的丈夫当飞行员的时候曾问她:“你不怕我随时都有危险吗?”“当然担心了。”丈夫安慰她:“你不用担心,我在空中飞翔,像小鸟一样,多自由,随时随刻都能看到你。”

  后来丈夫参加航天员选拔,问她:“我当了航天员,你担心吗?”她又反过来安慰丈夫:“以后你飞得更高了,那岂不是看我看得更清楚?”

  翟志刚的妻子张淑静评价丈夫用了三句话:“温情的丈夫,可爱的父亲,孝顺的儿子。”在家里翟志刚是儿子的“好朋友”,爱和儿子一起玩电动玩具,每次买回新玩具都是自己先玩个痛快,然后再给儿子当教练。他和妻子有个约定,即使每天回不了家,训练多累,他也要给她打个电话。

  限制下的业余生活同样精彩。翟志刚是个“动静皆宜”型的人,他喜爱书法,毛笔字写得很棒,交谊舞也跳得有模有样,每次航天员举办舞会,他准是“满场飞”。聂海胜酷爱钓鱼,还是航天员大队管弦乐队小号手。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自豪地说:“这几年,所里的田径、合唱比赛的大奖基本上都让我们给包了,每次队列会操也是第一名。”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这篇通讯里只提到5位航天员的名字。因为记者被告知,另外9位航天员的名字因为工作需要暂时还不能公开。也许在发射“神舟”六号时,他们的名字会公开,也许还要继续等待。但不论多久,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
照片:中国航天员在进行逃逸训练。本报特约记者 刘克军摄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多聊多有礼!了了吧大奖等你拿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数码摄像机、彩信手机,冬日里的狂拍大奖!让你体验情与爱!
  新东方商务英语—白领成功基石! 英语口语速成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体验缠绵中的滋味
回味激情后的温柔
非常笑话
非常心情加油站
让你越看越过瘾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中医根治乙肝获新突破
发传真,你已经落伍了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秋意浓浓美妙重重!(京)
心的冬季旅游(豫)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醉酒:谁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今晚上我就把它们都数出来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