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高考成绩为惟一标准 上海录取标准趋向多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4日08:25 新华网 | |
今后上海市高考将不再以升学考试成绩作为惟一录取标准,而将尝试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考量后进行录取的做法。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该市高中将发放《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并将制作学生档案电子文本,供普通高校录取时参考。 据了解,新的《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高中年级试行)》在传统的《上海市 其实1999年起实行的《上海市学生评价手册》已经开始起用综合素质考评,用中小学素质评价代替了原先的《学生学习成绩手册》。手册中包括必修课日常考查与成绩表、选修课成绩记载、活动课兴趣爱好情况记载、竞赛成绩记录与特长认定、社会实践鉴定表等。而此次新的手册将更系统全面地记载学生的成长记录,不仅有学生的自我评价、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等,还包括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等。“综合素质考评是高考制度的补充形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吴刚认为,高考只是纸和笔的一次性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偶然性较大,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习惯等书面以外的素质都无从考查。 高考虽然有弊端,但漏洞相对较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吴刚说,此次上海提出的高校录取标准多元化并没有改变高考的性质,只是针对现行高考无法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缺陷作一补充。把综合素质作为高考录取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合理的想法,但操作起来有难度,其试行是“摸着石头过河”,效果如何尚需要时间检验。 其实,高校招生录取时要考查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做法,在国外早已有之,上海此次试行的评价手册对国外的做法有所参考又并不相同。相比较而言,我国现在还处于高校录取制度改革的摸索阶段。虽然国内目前有部分高校正在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但吴刚教授表示,这还不完全标志着大学录取标准的多元化,因为自主招生的生源主要由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入选,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定义的优秀学生不完全一样,有的学校以学习成绩为评判准则,有的学校则考查学生的课外专长。 对于上海此次高考录取标准的改革,有教育界人士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新的方法打破了以往以考试分数作为惟一升学标准的传统,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素质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利于建立学生文化水平等级成绩、综合评价情况和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但社会上也有质疑的声音。综合素质就像双刃剑,在为学生打开高校大门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在录取学生时若考虑综合素质因素,在中学里会不会催生‘世故’文化?”吴刚教授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不否认一部分学生会出于功利目的而参加课外活动或者讨好教师。” 此间有评论认为,现在实行的高考制度是相对公平的选拔高校生的制度,如果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将很难量化,而且人为操作过程中有产生腐败的可能。更有人提出为什么要把公益活动和高考结合在一起。公益是自愿的,出于真心诚意的,而高考是出于个人目的,大家都会竭尽全力地考好。不能盖章证明的公益活动,考生们还会参加吗?能盖章证明的公益团体,向考生们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会不会变成一门生意呢?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有的高校负责人认为,高考改革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招生是否公正,更要看选拔出的学生在大学里是否表现得更出色。(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