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姆”情系故土十七载终成大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4日10:33 安徽在线-现代农村报 | |
今年8月,安徽省无为县三缘养殖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立翠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这位昔日的小保姆,如今是一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面对这一切,邓立翠不禁感慨万千,往日的经历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邓立翠是无为县仓头镇人,兄妹3人,她排行老二。她的父亲腿有残疾,家里所有的农活都只能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生活十分艰苦,一家人常常连饭都吃不饱,兄妹3人一年到 勉强读完初中,家中再也无钱供邓立翠上学了。就在这时,她无意中得知一件事,并因此改变了她的命运。1980年的冬天,邓立翠一位同学的妈妈到北京当保姆去了,一个月工钱20元。于是,她决定和其他5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到北京当保姆。 在那位同学妈妈的帮助下,邓立翠才找到了保姆的工作。 邓立翠第一次是在石景山的一个普通工人家里当保姆,月工资12元,她很知足了。她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怕人家嫌她小而不要她,就说自己是19岁。第一回出远门,想家是必然的,白天忙忙碌碌还好,一到晚上,就禁不住要想家,不知多少次,她都是一个人躺在床上悄悄地流眼泪。 在北京她先后在四五家当过保姆,和每一家关系都处得非常不错。 邓立翠最终还是离开了北京。1983年她最后当保姆的那家人帮助了她,她被招入上海崇明一家畜牧场当工人。工作中,她如饥似渴学技术,起早贪黑干工作,很快就成为场里的养殖能手。她曾经创下一个人培育和养殖370多头牛的记录,还和爱人李志春一起,用40多天时间完成了上海市畜牧局交给的“胺草饲料试验”任务,获得了“稻草胺化养牛”成功奖,他们的事迹登上了《新民晚报》。 邓立翠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场领导的注意。场领导多次找她谈话,想让她留场转正。这是她留在上海的绝好机会,从此可以改变农民身份,扬眉吐气地成为一个上海人、一名正式工人。在一般人眼里,这真是天大的好事。然而,邓立翠却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回家创业! 邓立翠没有忘记父母是怎样艰难地支撑着穷困的家,哥哥妹妹为什么放弃读书;没有忘记当初出门当保姆,就是为了挣钱回报亲人。现在虽然没有挣到多少钱,但掌握的养殖技术却是千金难买的。既然有了这门技术,为什么不回家乡大显身手呢? 1987年初,邓立翠夫妇辞去了在畜牧场的工作,踏上了归乡之路,也踏上了一条充满坎坷的创业之路。 从上海回到老家时,邓立翠夫妇只剩下38元钱。要创业,没钱怎么行?他们东挪西借,再向农业银行申请了一笔扶贫贷款,办起了土炕式煤油灯焐坊和一个小规模的养鸡场。 邓立翠挑起担子,风雨无阻,挨家挨户收购鸡蛋。但不幸却一个接着一个:创业伊始,每箱600只鸡蛋,必须两个小时手工翻一次,半小时看一次温度。由于没日没夜的劳累,一天深夜,邓立翠睡着了。当她惊醒时,20箱种蛋全毁了。1988年8月,一场台风掀掉了鸡场房屋上的石棉瓦,1000多只蛋鸡损失在狂风暴雨中,直接经济损失3万多元。邓立翠没有屈服,一次又一次与厄运抗争着。 刚开始时,乡亲们还看不上邓立翠的事业,认为孵只鸡谁还不会,用得着这么费事吗?后来,他们发现,从邓立翠焐坊里出来的鸡个个长得昂首挺胸,精神抖擞,产的蛋又大又圆。于是,邓立翠的小焐坊和养鸡场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来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多。 邓立翠了解到,无为县自古就有养鹅的历史,养鹅不但容易学,而且投资少,效益明显,非常适合家庭发展,是一个短平快的致富项目。1997年,邓立翠添置了具有国际水准的自动恒温电子报警设备,从四川引进5000多只白鹅种蛋。此后,又新建了一条电脑自动控制孵化生产线,增设了两个孵化分厂,主要从事苗鹅孵化,并承租150亩低洼田搞立体养殖。 邓立翠采用了“贷资发展种鹅、义务指导技术、集中免费防疫、回收种蛋加工、民主定价销售”的扶持贫困户养鹅方式。 石涧镇荷叶地村的汪国喜是有名的特困户。为了让他走上养鹅致富之路,邓立翠赊给他苗鹅,而且每只苗鹅还给30元的扶持金。在饲养过程中,邓立翠免费上门指导和防疫,鹅产下的蛋她全部回收帮助孵化,苗鹅卖出去后钱交给汪国喜。然后,汪国喜只需付一点孵化费就行了。只1年时间,汪国喜就赚了1万多元。他亲手拆掉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坯房,盖起了漂亮的瓦房。 许多像汪国喜一样的贫困户震惊了,不再犹豫和观望了,他们纷纷加入了养鹅的行列。短短的几年时间,无为县一跃成为安徽省第一养鹅大县、全国养鹅十强县,“中国羽毛第一村”也在无为诞生了。现在,邓立翠的三缘公司年产“无为大白鹅”苗鹅200万羽,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年产值1000多万元,社会效益6000多万元,带动3万农民从事白鹅产业,扶持贫困户和下岗职工近千人,并成为巢湖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张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