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搭建利益共享平台 寻找有效互补空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01:47 信息时报 | |
本报记者 袁峰 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中国—东盟企业家交流研讨会圆满落幕了,但双方在此次会议上达成的多项共识预示着会议之外的合作商机却永不落幕。有观察家认为,中国的加入是东盟加强自身贸易集团化的必然选择,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脚步在今年明显加快,此种合作将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并为谋求各个领域的共同利益搭建起制度平台。 东盟选择中国的必然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东盟经济发展迅猛,东亚地区在国际上的名声一时鹊起,但是1997年突如其来的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不仅影响到其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竞争力,而且也使其成员间因忙于解决内部问题而疏于合作与协调,东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下降。 不难发现,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东亚各国(包括日本、韩国)间工业化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能力差距过大,制约了东盟区域一体化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了彼此合作。所以,东盟内部贸易只占其外贸总量的20%左右,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集团50%的平均水平,使东盟在面临国际经济集团化浪潮冲击时,没有充足的内部缓冲余地。另一方面,东亚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体如日本,始终保护自己国内重要市场特别是东盟各国发达的农业方面,使得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困难重重。 有观察人士指出,其实,东盟曾经是美国与日本重要的战略伙伴,但冷战的结束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东盟的地位一落千丈,这让东盟各国对美日深感失望。所以,中国经济的日益强盛逐渐走入了东盟各国的视野。 事实证明,中国和东盟是东亚最具市场潜力的地区。中国和东盟虽然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发展潜力大,中国已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东盟在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后也将逐步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因此中国和东盟从建立相互之间的自由贸易区这样的市场合作入手实际上是在东亚区域内合作中占得了先机。 东盟与中国的共识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仍然受到来自美日两国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的汇率是否该浮动再次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此次中国——东盟企业家合作交流研讨会上,来自东盟各国的代表纷纷表示,人民币升值对整个亚太经济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东盟需要一个稳定的人民币汇率。 有人甚至指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当作硬通货使用,人民币的升降给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新加坡贸工部企业局副局长Mr.Kwek Mean Luck先生则表示,中国人民币升降如同美元一样,会对东亚经济造成冲击,虽然这个冲击从目前来看无法预测,但各国政府以及企业来说,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大环境。 寻找有效互补空间 不过,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点就是竞争的同质化,同为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有很大的共同性,如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等等。由于双方产业结构趋同可能会使竞争加剧,而加剧的竞争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被迫做出调整。 另一方面,中国和东盟一些国家的关税仍然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自由贸易区,双方贸易增长很有可能来自贸易转移,双方的获益就会减少。同时,贸易壁垒的消除将带来一些关税收入的损失。 因此,国内企业无论是向东盟出口产品还是对外投资,都必须找到与其市场的有效互补空间。另外,国内专家指出,企业投资东南亚须冷静。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曹云华教授认为,东南亚各国发展情况不同,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选准“合适”国家。一方面,中国企业家在争取商机的同时,要认识到与早期进入东盟的台湾、日本等成熟企业竞争的问题,如中森摩托在印尼设分厂,因不敌日本企业的竞争而最终关闭。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应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不能一味打价格战而忽视产品质量。曹云华建议,国内大中型企业可以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较发达国家投资,因为那里法制健全,市场成熟。而中小型企业则可到印尼、缅甸等相对不发达的国家投资,那里商机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