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大秘书长神秘失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09:45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记者禄兴明山西太原报道 有人说他潜逃国外,有人说他自杀……官方守口如瓶,家人四处寻找 60岁的孙秉晨是今年1月山西省人大换届时新当选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秘书长,也是省人大党组成员。从9月28日起,关于他因经济问题被发现而神秘失踪的消息就在山西官场 11月6日,《瞭望东方》特派记者飞赴太原,展开调查。 妻子被"双规"后出走 《瞭望东方》掌握的材料显示,今年初,纪检机关多次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孙秉晨在任省司法厅厅长和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期间存在经济问题。由于"SARS"疫情发生,省纪检委对此案件的调查便暂时搁置下来。从9月下旬开始,省纪检委着手对此案进行调查。 从9月20日开始,省纪检委叫过孙秉晨3次,孙秉晨本人主动找过纪检委2次。"5次谈话,孙秉晨都很配合,态度比较好。"由于一些情况涉及他的妻子,但他妻子对当时发生的几件事说不清楚,纪检委对他妻子采取了"双规"措施。 山西省纪检委与孙秉晨最后一次谈话是在9月28日下午,当天下午6时左右谈话结束。据事后调查得知,这次谈话结束后,孙秉晨回家吃了晚饭后,又到了省人大他自己的办公室,晚8时左右,他从办公室内出来,叫了一辆出租车,随后去向不明。 当晚将近10时,孙秉晨的儿子找到省纪检委调查组,说他父亲没有回家,要求调查组协助找人。但调查组认为,孙秉晨是在回到家后失踪的,而且纪检委并未对孙秉晨实行"双规"措施,因此孙秉晨失踪的责任不在省纪检委。此后,孙秉晨家人再也没来找过纪检部门,省人大和省纪检委联系过几次,也找过几次,但都没有找到。 10月1日,在孙秉晨失踪的第4天,纪检委解除了对他妻子的"双规"措施,放她回家。 8万元毁了"官声"? "在山西,孙秉晨算得上个人物。"11月6日,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山西官员告诉《瞭望东方》。 早在1965年,这名正在山西省委党校政治系读书的农家子弟就被看好,分配到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传说他曾经担任过当时组织部某领导的秘书,随后在"文革"中又被下放到老家山西的五七干校劳动。80年代,他被重新起用,先后担任永济县县长、县委书记,1992年升任省监狱管理局局长,1998年又升任省司法厅厅长。今年1月省人大换届选举,他又当选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秘书长。"因为人大秘书长位置的重要性,他是个坐在全省大会主席台上的正厅级干部,比其他正厅级干部当然更引人注目。" 11月8日下午,在省司法厅宿舍区的僻静处,一名司法厅干部对《瞭望东方》说,孙秉晨是个很有能力的领导干部,1992年调到司法行政系统工作后,"彻底改变了这个系统的面貌"。他举例说,孙到监狱局之前,监狱局还蜗居在省公安厅大院内的一栋破楼里办公,局领导班子不团结,整个系统一盘散沙,下属各监狱也纷纷拥兵自重,根本不买监狱局的账,各监狱管理混乱,生产经营抓不起来,经济效益差,还经常发生犯人逃脱的事件。孙到任后狠抓管理,实行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政策,没过两年,监狱局就在外面盖起了13层的新办公大楼。1998年孙到省司法厅任厅长后,也狠抓机关作风建设。每天早晨8点,他总是准点出现在办公楼门口,监督大家按时上班。在孙的领导下,司法厅改变了过去散乱差的形象,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孙秉晨家有3个孩子,只有高中文化的大儿子孙晨峰一直在永济市电机厂做一名普通工人。司法厅办公室主任翟新山当着他两名同事的面评价前厅长:"他这个人在任何地方做官都很有官声。他好学,有决断力,但是因为他处分过不少人,肯定有人恨他。可以肯定,司法行政系统的大多数干部都很敬重他。" 孙秉晨到底有什么经济问题?11月7日晚上,《瞭望东方》从特殊渠道进一步得知,他现在居住的房子是省司法厅及监狱局下属少管所的职工宿舍,面积100多平方米,当初孙秉晨没有交钱,8万多元集资款全由少管所某中层干部支付。这名中层干部此次也被"双规"。而在孙秉晨出走前的9月25日和26日两天,孙已经用现金和国库券,退还了全部8万元款项,纪检委因此没有对孙进一步采取"双规"措施。但一名司法厅同志说,孙没有参加厅里分房,在全城也就这一套房子。因此他估计,如果仅仅有这点经济问题,孙"大不了就是个纪律处分"。 官方"一盘棋":守口如瓶 11月7日上午9时,《瞭望东方》记者来到省人大传达室,拨通人大办公厅电话请求准许入内采访时,接电话的女同志一听到"孙秉晨"三个字,马上抢过电话说:"秘书长的事情我们现在不谈!"随即挂断了电话。记者还想再次联系,门卫迅速关了窗子,挥手示意记者走人。 上午9时35分,记者以联系其他采访为名,得以顺利进入省委大院。 由于楼内办公室没有门牌,只有房号,在省纪检委,记者只能请办公室工作人员帮忙联系刘焕升副书记或调查组其他负责人。一名李姓工作人员听明来意后说:"纪检委有规定,这个案子属于未结案件,还在查办中,不能接受采访。"问及孙秉晨有否失踪一事,他说:"失踪还是没有失踪,那只是社会上的传言,我们纪检委管不了,我们只管调查他有没有经济问题,即便是他失踪了,或者怎么了,他的经济问题没有查清,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案子就还是未结案件,就还需要保密。" 上午10时20分,记者来到省委宣传部,新闻处一名姓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部无法提供任何报道内容和为记者联系采访。 由于孙秉晨是省管干部,10时40分,记者来到省委办公厅。"我也是听说的,人就是不在了,我还想知道他现在哪里呢。"在1710号办公室,一名40多岁的负责人说: "现在社会上的传言很多,但省委现在能说什么呢?再说,你刚去过的宣传部和纪检委就是省委的组成机构,他们的说法就是省委的说法。" 如果孙秉晨确实"失踪",那公安机关有没有接到他家属或者单位的报案进而立案侦查呢?11时40分,记者来到省公安厅,宣传处的一名姓李的负责人说,他也听说发现了孙的尸体的社会传言,但他没有更确切的消息,因为省厅作为指导机关,不直接管这类案件。在记者的请求下,他替记者拨通了太原市公安局宣传处刘晓明处长的电话,刘告诉记者有关问题他不能立即作答,还需要向局里相关部门作进一步了解,并且了解后的结果也不会直接回复记者,而是汇报给省公安厅,由厅里进行处理。 妻子女儿:他真的失踪了 8日下午2点,《瞭望东方》记者找到了建在司法厅宿舍大院内的少管所宿舍,这栋标号为11幢的6层楼是2000年建成的。孙秉晨家住在4楼,门上贴着红纸黑字的春联。记者按响门铃,一个年轻女子就出来开了木门,脸上没有多少表情,背后还跟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女子听记者说明了来意并仔细查看了证件后,又开了防盗门,记者刚跨进门半步,老太太忽然伸手阻拦。"妈,让人家进屋再说嘛!"女子怨了老太太一声,老太太才让开路,又微笑着前去泡茶。 这是一套两厅三室的房子,"使用面积137平方米",女子说。室内装修和设备都一般,木地板,客厅的正面墙上是一幅很大的印刷品山水画,侧面墙上挂着孙家的全家福。一组3+2沙发,一个茶几,一台34英寸彩电,还有5个花瓶,4盆花草。目光所及,并未见到外面传言的缠上黑纱的孙秉晨的照片。 母女俩反复询问采访的目的是什么,记者只能反复解释只是想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确认孙秉晨是否失踪,并不想打听经济问题等没有纪检委调查结论的事情。孙晨丹这才开始断断续续地介绍家中的情况:妈妈今年56岁,高中文化,2001年退休前是司法厅主管的山西省第二警校的劳资科长,大哥在永济市电机厂做工人,二哥大学本科毕业,现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她自己从省二警校毕业后现在就在少管所工作。孙晨丹说,她父亲从小就没了娘,一生坎坷。随后她向记者展示了一本红塑胶的毕业证,那是山西省委党校于1985年补发给孙秉晨的,大概因为保管得好的缘故,虽然经过了那么多年,边角没有任何破损,色彩仍然鲜红欲滴。它的内文证明孙秉晨于1963年9月至1965年8月在该校政治系学习,"后因工作需要,组织决定提前分配了工作"。 "从9月28日晚开始,我哥他们就出去找我爸爸,我们女的就天天在家做饭等着爸爸回来吃。省人大也在找。我们找遍了太原城和周边的县市,就是找不到爸爸,现在越找越远,今天我两个哥哥又坐火车去永济找去了。"孙晨丹正在说话时,其母在卧室里叫她去接电话。原来,她已经把记者到家的消息告诉了儿子。 孙晨丹通完电话回来,再不介绍任何情况,她说:"我们不想再惹麻烦。" 声明:《瞭望东方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