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人性,永远的悖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18:48 沈阳今报 | |
今报特约观察员肖频频在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道德观察》栏目,有一期做的是关于广西玉林的一个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受另外三个女孩乃至成百的看客凌辱的节目。 在那个栏目里,栏目记者用很温和的态度采访曾经的看客,采访受辱女孩的父母,采访事件的始作俑者、至今置身事外并未受法律制裁的未成年女孩。而即便如此,观众也能深深地感受到当时的罪恶,体会到整个事件无与伦比的悲剧性。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个节目或 由着该记者的温和,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用生命来祭奠真实的记者: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他凭照片《饥饿的小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摄影奖。 看《饥饿的小女孩》,它的构图是很平静的,夕阳下,一个骨瘦如柴的非洲小女孩正在匍匐前进,旁边停着一只对女孩虎视眈眈的兀鹰。没有紧张,没有恐惧,没有大声的呼号,但那平静里似乎蕴涵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一下就击中了所有观看者的心坎。它以最显著的方式表明了人性的倾覆,仅用一张照片就向我们展示了整个非洲大陆的绝望。 然而,随着《饥饿的小女孩》传遍全世界,人们在寄予非洲人民巨大的同情的同时,更加关注那个小女孩的命运。人们纷纷质问,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 无法忍受外界公众与自己内心的道德困惑和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凯文·卡特在获得大奖仅3个月后即走上不归之路。在他的遗体边,人们找到一张纸条:“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是的,大多数批评的出发点并没有错,当人性化与真实性发生矛盾时,真实性应该服从于人性化,就如同地方法规必须无条件服从宪法一样。凯文的死显然就因为他动摇了这个法则。 在《道德观察》的节目里,编者显然非常注意用人性化的视角来揭示事实,观众却不得不接受其精心安排后的模糊的事实。本来是一件非常震撼的事件,却在层层人性的包裹下失去了它原先的意义。 因此,我想的是,当个人或是集体的人性力量无法改变现实的话,用真实充当武器又有何不可?这种武器又何尝不是人性化的深层体现。相反,对罪恶的仁慈,从个体上看,它或许是照顾了人性,可在大的人性上,它是不是可称得上是助纣为虐?因为人们若不从根本上得到震撼的话,对恶的揭示是很有限的。因而恶也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相反还有可能变本加厉。 遗憾的是凯文·卡特已经逝去,真想对他说声,生活的痛苦是远远超过欢乐的程度,可正因为痛苦,我们才真实地存在。正因为痛苦,我们才显得更有价值。客观与人性,也许在某些时候是构成悖论,但事物的根本还都是统一的。只要心存道义,无不可为之事!央视特供本报稿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