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专题 > 正文

(南水北调中线踏访)半个世纪情倾丹江口(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9日07:15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记者曾祥惠 黄中朝
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鸟瞰
  湖北日报通讯员刘铁军摄

  17日,灿烂的阳光,给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镀上了一层金辉。这个拔地而起的庞然大物,把千古奔流的汉江拦腰截断,使之与南来交汇的丹江一道,构筑了华夏大地一个库容200多亿立方米的巨型人工湖。

  眼下,这里的一库碧水,正蓄势等待北上,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

  10月25日至30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组,对《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一致认为,大坝加高工程已具备良好的建设条件。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进行的这次评估,旨在为中线工程大坝加高工程作最新的决策咨询。专家们再次重申,大坝加高工程实施后,不仅可为京津冀豫等受水区提供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而且可使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设计,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听取原黄河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引江济黄设想后,高瞻远瞩地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1953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随毛泽东乘“长江”舰从武汉赴南京。惦记着中国北方严重缺水的毛泽东,开门见山地问:“北方水少,南方水多,能不能把南方的水调一部分到北方?”

  毛泽东在林一山带去的一本地图册上,指着汉江关切地问:“汉江行不行?”见林一山作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用铅笔在汉江上游至下游画了许多杠杠。当毛泽东的铅笔,画到丹江口一带时,林一山认真地点了点头。

  林一山说:“汉江与黄河、渭河隔着秦岭平行向东流水,越往东地势越低,水量越大,而引水工程的规模越小。”

  毛泽东稍作沉思,即说:“你回去以后,立即派人查勘,一有资料就即刻给我写信。”随后,长江水利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明庶,领队来到汉江丹江口河段,发现这里向华北引水,利用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征,有着充分的地貌学和河流发育史的依据,是一条最佳线路。接到林一山的报告,毛泽东十分高兴。

  1958年初,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作出了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决定。这是一次书写共和国历史壮丽篇章的伟大决策。

  滔滔汉江,从远古奔来。无论从鄂西北的郧县梅龙洞的古猿人牙化石,还是从陕西汉中梁山旧石器遗物,还是从江汉平原灿烂的楚文化,都能寻觅到汉江孕育中华文明的踪迹。然而,汉江又是一条狂暴的江河。据3000年间的洪水记载,汉江共发生惨绝人寰的特大洪水29起。汉江中下游往往顿成泽国,千百万生灵涂炭。从传说中的大禹“冢导漾东流为汉”开始,汉江两岸人民,一直梦想着驯服汉江。

  从1958年9月1日动工,到1973年9月竣工,历时15年建成的丹江口水利枢纽,结束了汉江暴烈的历史,开始造福于民。据清华大学、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评估,30多年间,这一水利枢纽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的综合效益,达514亿多元,是工程造价的50倍。我国早期自行勘测、设计、施工建设的这一大型水利工程,建造了一个碧波万顷、浩瀚壮阔的人工湖,使之成为南水北调得天独厚的水源地。

  还是在1958年初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经过汉江再向华北引水。”“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了。”伟人的目光,穿透历史风云,投向共和国未来的发展。

  此后半个世纪里,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到丹江口,在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处实地考察。

  1958年8月,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并发出《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以南水北调为主要目的地,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这是南水北调一词首先见于中央文献。

  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称,“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将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骨干工程。

  1996年,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中指出,今后15年,国家要集中必要的力量,在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工业方面,建设一批大型工程。南水北调已列入其中。

  2000年6月5日,经过数年研究,国家确定,南水北调分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

  2001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兴建酝酿达50年之久的南水北调工程。”

  2002年末,国务院总理朱基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

  半个世纪以来,共和国上下,为什么一直关注着南水北调?

  让我们把眼光投向祖国广袤的土地。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四分之一。据统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80%以上,高于上述地区耕地面积5%的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却只有全国的12%。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线工程,与东线、西线相比,人们在调研、论证的过程中,似乎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智慧。

  1996年,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的同志,曾向国家组织的专家考察团介绍,枢纽控制汉江流域承水面积的60%,按157米水位蓄水,总库容为210亿立方米,年均入库水量可达394亿立方米,扣除年均发电水量316亿立方米,配合加坝增蓄,可以从中线调出较为可观的水量。

  来自实际运行的数据,坚定了专家们对兴建中线工程的信心。

  今年秋季,汉江中上游集中降雨,丹江口水利枢纽一直保持高水位运行。自9月1日开始,到10月19日,在电厂满负荷发电的前提下,弃水120多亿立方米,对汉江中下游造成严峻的防洪压力。

  这样的情势再次提醒人们,从汉江引水北上,有着自然的水量基础。如果调度得法,将出现南北两利的双赢局面。

  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研、论证的人们,对丹江口水利枢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有着相当一致的认识。

  丹江口引水渠首陶岔,与工程终点北京玉渊潭,落差达110多米,只要以145米左右的水位,库水就可以出南阳盆地西北部,抵达淮河流域,沿黄淮海平原西侧北行到京,或从河北徐水县西黑山分水,至天津西河闸入津。在入北京全长1240公里,或分入天津的143公里线路上,全部为自流供水。显然,这是一条经济、科学的引水线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预想到即将实施,历经半个世纪。其间,闪射着民主决策的科学光芒,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孜孜以求,高扬着中华民族图强振兴的时代最强音。【相关报道】(11-1907:23)(11-1807:21)(11-17 07:31)(11-16 07:09)(11-13 07:29)(11-1207:17)(11-1107:19)(11-14 08:43)(11-15 08:23)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相关专题: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