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手记:台湾陷入“公投”梦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1日12:14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驻台北记者 张勇 随着选战的不断升温,有关“公投”、“制宪”的话题也在台湾岛内持续发酵。广大台湾民众,被各种有关“公投”的“口水战”、“政治秀”折腾得满头雾水、身心俱疲;更有好事者把“公投”当作“麻辣锅”,已迫不及待地开始“尝鲜”……可怜的台湾,已经无奈地陷入“公投”制造的“梦魇” 上周六,一个普通的周休日。当天的台北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记者于是抽空去淡水看夕阳。到了目的地才发现,著名的淡水老街早已是人满为患,渔人码头上也到处散坐着欣赏海景和落日的人们……眼前的这一切真的很难和此时台湾岛内的“政治喧嚣”联系到一起,几乎让人忘掉了那些“公投”、“制宪”、“选举”,我突然产生一种感觉:大多数老百姓其实离所谓的“政治”很远。 撕下陈水扁的“遮羞布”到底害了谁? 只要一想起泛绿阵营和泛蓝阵营正为谁是正宗的“公投制宪’推动者而吵得不可开交,渔人码头漫步留在人们脑海中那种闲逸而舒适的气氛就会荡然无存。 11月11日,在一个名为“民族主义、民主发展与东亚安全国际研讨会”上,陈水扁的一席讲话在台湾选战上空引爆了一个火药桶。 一香港知名媒体将陈水扁讲话的要点归结为三:一是重提“台湾相对于对岸的中国一边一国”;二是声称“以公投决定新宪法是制宪,而非修宪”;三是鼓吹在2006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举行“公投催生新宪法”,在2008年5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就职后实施。 就在陈水扁发表这番讲话的第二天,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表示,陈水扁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义愤,促使我们做好坚决粉碎“台独”分裂阴谋的准备。 台海局势骤然升温。 由于前一段时间一直领先的泛蓝阵营的民意支持率下降,憋足了劲要赢回“政权”的泛蓝怎能甘心:11月12日,泛蓝阵营政策突然发生逆转,宣布改变对“公投立法”的立场,不再排斥决定“统独”的“公投”。进而提出“新宪三部曲”及“十大原则”,主张明年二月提出“中华民国”“新宪”版本、明年中公投入宪、后年初“公投新宪”,实施“中华民国”“新宪法”,比陈水扁规划的“新宪公投”还要早两年。泛蓝阵营终于放下身段,随“公投”起舞。 尽管连战竭力为国亲两党的“大逆转”开脱,称:“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人民决定命运的权利,我怎么能挡呢?但我不挡并不代表我同意。”示意是为了对付陈水扁拿自己当“遮羞布”的策略。但无法否认地是,当所有政治势力都向“公投制宪”这个话题开放时,台湾的命运无疑已经在一条布满暗礁的航道中起航。 不知台湾的政治家们有没有考虑到这艘船上两千多万人的命运? 对于这一点,民进党当局其实也十分清楚。资深民进党“立委”沈富雄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民进党对不起台湾人民,因为民进党在野时夸大很多事,其中一项就是“台独”。民进党明知道“台独”必定会面临大陆和美国的压力,会给台湾带来灾难,但为了政治利益,民进党过去一直告诉民众“只要大家团结站出来就能独立”,这其实是不对的。 但为了自己的选票和政治利益,民进党却从来没有真正面对这一点。高雄一位教师日前投书媒体指出,台湾民众已沦为政客手中的棋子,而台湾的主流民意则被“台独”势力绑架了。 “在暴风雨说话时,我们谁还去听小溪的低吟呢?” “他们吵他们的,我们只管做自己该做的事就好了!”台湾文化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在和记者聊到时下吵得热火朝天的“公投”话题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一位曾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民意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愿望是维持现状,保持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实在不希望急着就什么“制宪”、“统独”搞什么“公投”。 尽管朝野双方都为“公投”闹得不亦乐乎,但在大多数台湾老百姓眼里,所谓“公投制宪”实在是“一件很无聊的事”。 但是,在政客的操纵之下,在四处蔓延的“公投狂热”中,在“台独‘势力打着民主旗号煽动的“群众运动”的胁迫下,这些渴望安定的人们,能够轻易地独善其身吗? 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早在上月下旬民进党煽动数万人举行所谓“公投大游行”时,就有学者担心“台独”势力会不断发动狂热的“群众运动”,用暴力手段威吓其他族群。而事实的发展印证了学者们的忧虑。近日,民进党和一些“台独”团体已合谋在11月26日、27日,发动万人“包围”“立法院”,里应外合地推动所谓“公投法”过关。 同时,由“公投”引发的政治狂热,开始逐渐从台北向台湾岛的每一个角落蔓延。 近来,岛内不少地方已传出“公投独立”的声音:新竹市、云林县、苗栗县、澎湖望安……如果说其中澎湖望安的诉求说“真实可信”的话,因为当地民众认为当局搞“公投”将不利于两岸和平,而位于台湾海峡中间位置的澎湖望安为求自保,只有先行“公投独立”了再说。 那么另外一些要求“公投独立”的声音则颇具讽刺意义。新竹市的一位“议员”近日表示,只要“公投”通过,台湾的每一县市都可以不再是县市,而可以通过“公投”建立“基隆国”、“澎湖国”、“台中国”、“高雄国”……这样一共可以产生20多个国家,造就20多个“总统职位”以及20多个“国会”与“政府”。 这位仁兄还大胆预言说,那时“人人有官做。大家相互承认,友邦大增,实现了‘站起来,走出去’的理想。” 据说还有其它许多好处,譬如“基隆国”的升学率太低,不妨搬迁到满街都是大学的“台北国”;嫌本“国”噪音、污染严重,可以住到有很多外婆的“澎湖国”。而且,“周游列国”,也将再也不是孔夫子的专利,岛内民众片刻之间便可实现。 实在很想知道,当陈水扁当局听到这些“美好的前景”时,心中作何感想?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下面这些情形多半不会为台湾当局所乐见:如岛内某大学近日就举行“公投”,反对修建穿过校园的一条市政公路;还有的县市半真半假地声称要通过“公投”拒绝向当局缴税。 可怜的台湾,不知道要被“公投”成什么模样? 在这场被有意“夸大”的“政治暴风雨”面前,普通的台湾民众要保持清净和安宁,已经变成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 有学者借黎巴嫩文豪纪伯伦的诗句,表达对台湾目前政治环境的失望和不满:“在暴风雨说话时,我们谁还去听小溪的低吟呢?” 站在淡水渔人码头的官渡桥头时,望着平静浩瀚的大海,望着海边悠闲漫步的人们,记者心底曾依稀浮出这样的念头:多希望周遭那些“公投”的喧嚣只是一场梦魇,多希望怀抱着大陆和宝岛的这片大海能永远这么宁静,更希望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一直如同眼前这般幸福而平安……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关注台湾“公投制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