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原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2日09:43 新民周刊


图为中国原驻法大使、外交部原发言人吴建民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撰稿/曲力秋(本刊驻北京特约记者)

  《新民周刊》:80年代初,外交部率先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其背景是什么?

  吴建民:新闻发言人在国外叫发言人,即spokesman,“新闻”是中国人加上去的。我觉得不加新闻两个字更贴切一些。

  西方的发言人制度是从60年代起开始普及的。这之前,电视还没有在西方国家普及,发言人通常不需要露面,只是把消息发布完就走人了。60年代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发言人的面孔开始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

  中国发言人制度的出现是在1982年3月26日,当时钱其琛同志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那天他要就中苏关系的一个问题发布一条消息,于是外交部就把记者们找来,钱其琛同志讲了几句话,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新闻发言人的方式对外发布消息。

  从那以后,外交部就开始举办新闻发布会,开始时很不正规,有事就搞,没有事就不搞。后来就慢慢正规化了。我是1991年1月到新闻司工作的,在我之前,新闻司有一个正司长,三个副司长,他们四个人轮流当发言人。我去的时候,部领导和我谈,说大家觉得还是有一个人固定当发言人比较好。所以,后来我在国内不出差的时候,就由我当发言人,如果我不在,就指定一个人来代理。

  《新民周刊》:和国外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

  吴建民:和国外相比,我们的发言人制度设立得比较晚,发展得比较缓慢。我在外交部新闻司的时候,外交部每周都要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其他各部委尽管都有发言人,但基本上不举行记者招待会。

  我觉得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各级政府对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够,也就是沟通意识不够,这种沟通包括和公众的沟通以及和国外的沟通。很多地方领导包括中央各部委领导觉得,我有什么事向中央报告就行了,公众有事情看报纸就行了,还要什么发言人。其实,从报纸上获取信息是一种沟通,但发言人制度中多了问答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问,这样沟通的程度就大大加深了。

  现在国内有不少社会矛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和老百姓沟通不够引起的。所以,必须认识到,仅仅是公布信息所达到的沟通效果是不够的。

  和国外的发言人相比,我们的发言人出现的频率较低。国外一有什么事情,政府发言人就会主动答复公众的疑问。我想,随着大势所趋,我们的发言人出现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

  《新民周刊》:您认为我们现在的新闻发言人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

  吴建民:看一个发言人的水平要看他的时间利用率。外国记者不是很有耐心,你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他相当大的信息量,这样他才会觉得有东西可写。所以发言人一定要有几句话就能把人家的兴趣调动起来的能力。

  我们现在的记者招待会时间太长,中心信息不突出,准备记者招待会的人往往像准备考试一样,这是不对的。你是发布新闻的,你一定要把核心的新闻设计好,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另外就是知已知彼都不够,特别是知彼方面。

  《新民周刊》:和记者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您如何理解记者这个群体?

  吴建民:记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特殊的群体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记者要找新闻,外国记者最敏感的神经是新闻,有了新闻他的劲头就全来了。我们有些地方总是想把记者请来好吃好喝招待他一番,然后让他们多做宣传。这是不对的。你有新闻他肯定会报道。第二,新闻又是贬值最快的商品,所以竞争非常激烈。第三,新闻的时效性强,所以记者的时间观念很强,我们有些记者招待会为了减少记者提问的时间,发言人讲得很长,结果很让记者反感,你想他烦了以后笔下写出的东西能好吗?有些发言人已经把稿子发给记者了还要在记者招待会上念一遍,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新民周刊》:您怎样理解发言人和记者之间的关系?

  吴建民: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发言人是主体,记者是客体。一个是发布新闻,一个是采访新闻。我不赞成记者是发言人的敌人的说法。我在新闻司的时候,有些西方记者对我们很不友好,但在有些问题上他们的报道还是很客观的。不能把问题简单化,要看到记者的背后是公众。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记者很刁。能不能这么说呢?我觉得需要研究,我在外交部当发言人的时候从不责备记者提刁问题,因为不管这个问题怎么刁,可能公众当中有这样的疑问。

  《新民周刊》:在您的发言人生涯处于巅峰状态的时候,您为什么要离开这个岗位?

  吴建民:外交部的干部没有一个人能当一辈子的新闻司长,他要在很多岗位上轮换。新闻司司长通常是一年一轮换,我当了三年多的新闻司司长,时间算长的了,离开发言人的岗位是外交工作的需要。

  《新民周刊》:您认为中国该不该有以新闻发言人为终身职业的新闻发言人?

  吴建民:这个比较难。在国外也没有终身的发言人。美国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总统换了,发言人就换了。我想人的智慧总有一定的限度,一个发言人可能会有一定的魅力,但到了一定的时候大家都熟悉了他的风格,就希望有些新的面孔出现。没有终身的发言人。

  吴建民印象

  吴建民是近20年来我国最出色的新闻发言人之一,1991年1月至1994年9月,在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职务期间,吴建民以其临危不乱、收放自如的发言风格给中外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媒体圈中,吴建民享有“批评了对方,还能让人家给他鼓掌”的声誉,其机敏与睿智由此可窥一斑。

  吴建民的这段经历,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学员中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在为培训班学员上课的时候,很多人向吴建民提出这样的请求,能不能讲几个你当发言人时的精彩故事。

  其实,这样的故事是可以信手拈来的。

  1994年,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来华访问。在克里斯托弗访华期间,中方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安全措施,这引起了一些西方记者的反感。在吴建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美国记者劈头就问:你们为什么要采取那么严的保安措施,你们怕什么?是不是怕中国政府倒台?

  这样的问题是出乎吴建民意料的,但他很快就回应道:有重要人物来访采取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全世界都这么做。1993年11月,江泽民主席出席APEC领导人首次非正式会晤,我也去了。你们美国的保安措施很厉害啊,我要上电梯,你们的保安一巴掌把我推开了。

  台下的记者问道:你抗议了吗?

  吴建民说,我很不高兴,但我觉得保安人员是在履行他的职责。至于中国政府怕什么?吴建民说,我还没有见过哪个国家的经济以两位数增长,这个国家的政府会倒台的!

  此话一出,引起记者们的一阵骚动。随后的两天里,这句话迅速传遍海内外。CNN驻北京的一位记者后来心悦诚服地对吴建民说,我等你这话等了两年,的确,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以两位数增长而这个国家的政府会倒台的。

  吴建民说,新闻发言人贵在讲理,对于记者们提出的尖锐甚至刁钻的问题,要以理服人。如果你的发言能让大家觉得有道理,那么你这个新闻发言人就是成功的。

  声明:《新民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上海治近视价格创新低
浪漫圣诞夜,五星酒店免费住!神秘礼品等你拿!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东方庆成立十周年 新概念、口语、商务英语及各种课程大优惠!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无边魅力
  • 佛罗蒙吸引异性
  • 男士情趣内裤热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