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亟需破解人才“结构错位”难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3日18:04 新华网 | |
新华网长春11月23日电(李亚彪、姜佐)文科人才较多,企业家与工程师少;基础性学科人才多,应用型人才少;生产管理型人才多,经营、营销类人才少。长期以来,吉林等老工业基地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匹配,出现“错位”,导致老工业基地一方面人才总量不少,一方面所需人才奇缺。尽快调整人才结构,适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正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吉林省振兴老工业基地主要任务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建设汽车、石油化工等五大产业基地。而调查显示,全省人才结构与这些目标的需求匹配性较差。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全省制造业占工业比重为89%,制造业人才只占工业人才的24%。吉林省人事厅统计,全省88%的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教育、卫生等行业,农业、生物化学、医药等吉林省优势或支柱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5%,特别是信息、高新技术等高级人才十分短缺。 在企业内部,这种人才结构的“错位”现象同样存在。一汽集团现有的人才资源,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辅助生产体系和社会事业之中。长春市一家涉外现代化农牧企业,仅有十几名外语人才,农牧产品深加工方面专业人才不足百人。 除行业布局不合理外,吉林省各地区现有人才也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长春市,传统行业人才供大于求,而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兴技术人才缺乏。农副产品加工是长春市的支柱产业,全市却只有4所高等院校设有相关专业。松原市是农业大市,而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5%。 有关人士分析,吉林省人才与经济结构不相匹配,除大量紧缺人才流向省外等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和培训工作与经济发展脱钩,教育机构的专业布局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紧缺的人才没有地方培训。 吉林省目前开始探索破解“人才错位”现象。长春市围绕相关主导产业在行业内实行人才咨询查访制度。一些企业还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培训工作。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处处长马利彪等人建议,调整人才结构,应该根据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要,定期普查,搜集数据,编制人才需求动态目录,测算人才需求。同时,建设知识技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社会化人才教育培训网络,调整教育机构的区域设置和课程安排,重点发展一批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加强职业教育。(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