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变成“金饭碗”——监利棋盘乡农业结构调整调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4日06:51 湖北日报 | |
湖北日报记者李济东 通讯员王毅 3年前,七成劳力外出、四成耕地抛荒,因“三农”问题引起各方关注的监利县棋盘乡,今天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这主要缘于我们变害为利,辩证对待地域条件,果断实施以水产开发为主的农业结 棋盘乡是典型的低洼湖区。全乡14万亩可种养面积,93%处在“水袋子的袋底”。过去以种植水稻为主,由于渍涝灾害频繁,农民连年种粮亏本。严峻的现实迫使棋盘乡干部群众探寻结构调整之路。 2001年开春,乡里组织30多个村党支部书记赴江浙农村考察,那里富裕的水产养殖户让他们豁然开朗:排水种田水是害,蓄水养鱼水是宝。棋盘的最大“包袱”是水,最大优势也是水。只有走特种水产养殖之路,才能真正兴乡富民。 群众是结构调整的主体。种了多年的粮食,现在要搞水产,许多农民一时转不过弯来。棋盘乡用典型引路———2001年重点扶植桐梓湖村50多个水产养殖户,当年黄鳝河蟹被鱼贩抢购一空,农民颜永祥的10口网箱养的黄鳝卖了2.4万元。 一花引得万花开。次年春天,棋盘乡农民争抢挖土机挖鱼池,男女老少忙着织网箱。乡政府因势利导,出台优惠政策,统一规划建设路、渠、电、水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民按规划改造、开发低湖田。 特种养殖投入大、风险高。棋盘乡政府多方筹资建立水产开发基金,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力强的项目重点扶持、集中投放、分期回收、滚动开发。3年来,累计投入1200万元,建立了西湖万亩河蟹养殖基地、桐梓湖千亩黄鳝养殖基地等四大特种养殖基地,形成了规模效益。乡里成立黄鳝、河蟹专业养殖协会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定期组织水产专家和技术员走村串户巡回指导防治鱼病,帮助农民降低养殖风险。同时,努力提高水产品品质,打造无公害水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现在,“桐梓湖”牌黄鳝因水质优、纯天然养殖而色正味纯,河蟹则个大,不仅市场俏销,价格也高出同类水产品一成以上。试验并储备青虾、水蛭等一批“人无我有”的养殖项目,争取到了下一步调整的主动权。 为了让产品货畅其流,棋盘乡外引大型水产营销公司,内育本乡市场能人,打造市场网络。到11月上旬,已在上海、广州等1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与武汉海天水产集团结成利益共同体,一个信息灵敏、渠道畅通的水产品销售网络已经形成。 调整出效益。去年与1999年比,棋盘乡水产养殖面积由1.6万亩增加到11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27元增加到2350元。调整最早的桐梓湖村,60%以上的农家修了楼房,有385个农民买了手机,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家乡“调”出“金饭碗”,吸引回大批外出打工者返乡“淘金”。棋盘乡黄桥村农民何九红到深圳一家大酒店打工,月薪1000多元。去年他回乡开设水产运销公司,将家乡的特种水产品销往沿海,迅速致富。 棋盘乡长宋世骏说,棋盘的水产业尽管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他们准备进一步强化科技养殖,打造水产品牌,并向水产品深加工进军,真正形成水产产业链,实现兴乡富民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