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陈水扁“急独”威胁台海现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4日08:46 中国新闻网 |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台湾岛内的“选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陈水扁为捞取选票,摆出“急独”架势,并抛出“台湾正名”、“公投”、“制宪”等议题,频频触及两岸关系的底线。 本刊记者/李兵 陈水扁上台三年多以来,在“渐进式台独上”多有动作,比如“在护照上加注台湾”、提出“一边一国”论、鼓励“台湾正名”游行等。与此同时,台湾经济却萎靡不振,失业率持续攀升。 2004年“总统”大选的序幕刚揭开时,陈吕配落后连宋配约10个百分点,令陈水扁焦虑不安。陈为谋求连任,拉抬低迷的选情,摆出由“渐独”向“急独”转变的样子,不断地利用“统独议题”博取民众的关注。陈水扁的潜在考虑 今年11月,陈水扁到美国和巴拿马搞所谓的“欣荣之旅”和“过境外交”,在美国的演讲中就表露出要进行“公投”和制订“新宪法”。他提出要在2006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时“催生台湾新宪法”,在2008年5月20日正式实施。 这一利用国际场合兜售“公投”主张的作法,在岛内引起相当震动。亲民党立委张显耀痛斥这是民进党的“台独建国时间表”,批评陈水扁把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绑在政治豪赌的战车上。 台大教授张麟徽认为,陈水扁全力推动“公投制宪”有两大原因,一是为巩固“台独”基本教义派的票源,转移人们对陈水扁施政不满的视线;二是为不断诱使大陆做出过激反应,继续制造和煽动悲情,为其制造绿色恐怖和去中国化服务。 事实上陈水扁还有更潜在的考虑:他试图为大选设定议题,来掌握选举的主导权。再者,作为民进党主席,陈水扁此举实质是以“人权、民主和自决”的幌子,通过公民投票,以“新宪”取代现在的“中华民国宪法”,彻底从一个中国的法律框架中抽出来,达到“台独”的目的。美国的诱导 美国是影响台海局势的关键性外部因素,陈水扁也一直把美国当作“台独”的靠山。但是,美国的两岸政策始终是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在当前,维持两岸现状,不统、不战、不和、不独,才最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9·11”事件发生后,中美在反恐、朝核问题、贸易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布什对中国的定位也由战略竞争对手调整为建设性的合作伙伴,而维护台海局势稳定,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陈水扁的政治诉求,决定了他是台海稳定的破坏性因素。美国也看出了陈水扁“有意拉美国下水”,因而对前往去美国访问的大陆学者透露,假如陈水扁的动作与美国利益相冲突时,将会“不客气地促扁收回”。 但是,美国始终没有放弃阻碍两岸统一、遏制中国迅速崛起的努力,在亚洲还悄悄地增加了军事部署,竭力构筑针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圈。而对于泛蓝和泛绿两个阵营,从心理上,美国可能更倾向于陈水扁。前《远东经济评论》驻台北主任朱利安认为,由于泛蓝派色彩浓烈,胜选后必然会改善两岸关系,而一个没有李登辉的泛国民党政府将不会依照美国的意图行事。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在军火商等利益集团的驱动下,做姿态或解除原有的限制,特别在巴拿马,还使陈水扁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不期而遇”。这些“突破”对泛绿阵营拉选票起了一定作用,也给台湾民众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从容应对有所作为 陈水扁上台初期曾提出包括“不搞统独公投”、“不将两国论入宪”等“四不一没有”政策,后来又推出“一边一国论”,但现在却通过“公投”来“实现新跨越”,这把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推向危险的边缘。 国台办负责人17日发表谈话说,“中国人民和政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关系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态度从来是明确的、坚定的,绝对不会动摇的。” 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11月18日也表示,“我们充分理解并尊重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追求民主的权利,台湾同胞发展民主政治的愿望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不矛盾的。但是,借民主的名义,利用公投的形式达到‘台独’的目的,实际上要把台湾从中国永远分割出去……” “从根本上讲,两岸走向统一的主导权在祖国大陆,但究竟选择战与和的方式实现统一,取决于台湾”。国际问题专家辛旗说,“我们要向全世界特别向美国表示,中国将以最大的诚心实现和平统一,然而陈水扁如果不给和平一个机会,我们会被迫反击。”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总第15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