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5日17:2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 安蓓肖红)中国农业专家11月25日在“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上呼吁,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林而达认为,如果中国不能制定有效对策,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将可能对中国农业产生“难以承受的、不可逆转的、持久的严重后果”。 林而达认为,气候变化诱发的自然灾害等问题可能会使中国农业在气候变化的压力下趋于脆弱,加上人口增加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更加剧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为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生产带来巨大压力。 林而达指出,气候变暖以及其他气候变化将会增加中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使粮食产量波动进一步增大。据估算,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至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 气候变化还将使中国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据预测,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三熟制的北界北移500公里之多,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而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华北目前推广的强冬性冬小麦将不得不被其它类型的冬小麦取代。 参加研讨会的科学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将增加中国农业成本,使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在温暖的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使得地力下降、施肥量增加,因此,农药的施用量和相关投资也将随之增加。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人口可能接近16亿,对粮食的最大需求可达到每年6.4亿吨。如果目前的气候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中国粮食生产的最大潜力为每年8.4到10.4亿吨。 但是,气候变化诱发的气象灾害将使平均5%到10%的粮食产量受到损失。虽然气候变化不会动摇中国的粮食供应能力,但也将增加中国未来实现粮食生产目标的困难。(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