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战略走向开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6日14:31 外滩画报 | |
新的海洋战略环境在客观上显露出“近海防御”战略已经不能有效地保卫中国的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海军新的使命和作战需要。 外滩记者 萧方/报道 10月底到11月初,在短短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中国海军先后与巴基斯坦和印度进行了 一些军事专家认为,中国的海洋战略正在酝酿变革,从近海走向远洋,从蔚蓝走向深蓝,中国海军正在以更开放的姿态示人。 联合军演结束“痛苦和猜疑” 10月18日,巴基斯坦“巴布尔号”驱逐舰和“纳斯尔号”综合补给舰缓缓驶入上海海军扬子江码头,随同前来的海军官兵共629人,参加了于上月底举行的中巴海上联合演习,引起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 继中巴联合军事演习后,11月14日,中国又与印度在东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中印历史上第一次联合海军演习,也是中国海军第二次与外军演习。同上次仅持续3个多小时的中巴军演相比,这次中印军演规模要大一些。 国际军事观察家普遍认为,印中首次联合军事演习象征意义重大。印中首次海上联合军演是为建立信任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表明两国准备将过去的“痛苦和猜疑”抛到脑后,彻底结束数十年来的冷淡状态。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孙士海在评价这两次联合军演时说,这两次演习都是属于海上搜救演习,也就是说这种演习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的演习。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护未来海上航道的安全,进行海上失事船只的搜寻和搜救工作。而这种演习最终只会增加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一种互信的关系。 日前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国际海防展和会议上,中国海军参谋长赵兴发少将表示,只要有机会,中国海军愿意和新加坡海军进行双边联合演习。 如果真像赵兴发所讲,中新如愿达成联合军演共识的话,中国海军将很快继中巴、中印联合军演后迎来第三次联合军事演习。 加强交流增强信任 孙士海说,中国和巴基斯坦有着传统的密切合作关系,在中印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中国和巴基斯坦各个领域,包括非传统领域的合作显然对两国建立一种新形势下的新型国家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长期以来印度和中国从来没有建立起一种互信关系。通过这次联合军事演习,两国军队可以增加互信,增加两国之间的交往,这对于两国减少猜疑,增加互信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提出:“中国还将有选择地逐步参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多边联合军事演习。”对这种说法,一海军专家指出,其中固然有我们自己的原因,在历史上,我国海军长期处于“有海无防”的状态,海军无论从装备、训练、组织能力上都有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同别人举行联合军演;同时这与周边国家对中国有所顾虑也是有关的。 据介绍,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不针对第三方的海上军演也提上了日程,因为这一方面宣传了中国的国防政策,另一方面也增进了中外军队的相互了解,结交了朋友。 目前,我国在与他国在亚太地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发展十分迅速。2001年9月,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专门会议在关岛举行,一度中断的中美军事关系开始恢复;人民解放军多次派员参加亚太地区多边安全会议、西太平洋地区海军论坛以及各类多边安全研讨会等活动;2002年,中国首次就反恐问题与吉尔吉斯斯坦军队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2003年,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举行了较大规模的反恐作战联合军事演习。 海洋战略突破近岸 就海洋战略而言,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近海防御”的海上战略。从实际情况看,这一战略在建国以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与中国的海军力量的水平和海洋战略环境是基本上适应的,并在一段时期内曾对海军装备发展起到过发展牵动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以来,国际上海洋国土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建立使海洋国土范围超出了近海海域范围。 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海洋战略环境在客观上显露出“近海防御”战略已经不能有效地保卫中国的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海军新的使命和作战需要。海军必须具备更开放和更积极的态度。 赵兴发在出席亚洲国家海防展和会议期间接受访问时说,跟世界先进国家海军的装备比较,中国海军还有一段差距,但中国海军正努力发展武器装备和加强人员训练,要从近岸防卫发展为近海防卫部队,以执行捍卫国土完整和统一的任务。赵兴发说:“目前,我们利用跟外国军舰互访机会展开联合演习或救护活动,这些对我们今后参与国际有关活动是一种锻炼。”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