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本输出”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海工业买家”走出国门并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08:42 东方网-文汇报 | ||||||||||
记者郑蔚报道 从八十年代中期起,上海工业就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但由于当时上海工业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国际化经营的能力都与国际市场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当时的“走出去”还是以“贸易型”为主,即主要是将上海的工业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只能称为“上海工业卖家”。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体力”渐长的上海工业开始探索到海外办厂,目标市场基本是东南亚、西亚、南美、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多采用将家电、纺织和轻工的生产设备搬过去、吸纳当地劳动力开厂等方式,在当地成了名副其实的“上海工业厂家”。 上海工业经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艰难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上海工业新高地建设,开始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实力和国际化经营的经验。从跨入新世纪开始敏锐地感到,要抓住全球性产业大转移的契机,通过资本运作,实行股权购并,成为“工业买家”不仅买下先进的技术装备,而且同时可以拥有一批技术专利、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有利于提升母体企业的产业能级,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落差优势,使原本陷于困境的购并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走出困境,重现活力。 “上海工业买家”虽然初涉国际产权市场,但已经显露出如下特点: 手笔大。过去,上海工业走向海外,收购兼并海外企业很少,即使出资购并的,出资额也很低,项目投资额一般为二三十万美元。而现在,“上海工业买家”已经开始向千万美元进击。前不久,上海海欣集团出资2500万美元,成功购并了美国GLENOIT公司纺织分部,包括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两家工厂。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出资5970万美元,收购韩国通用大宇公司10%的股份。而上海制皂集团出资560万美元,成功收购了美国默特克动源系统总公司以及其在美国佛罗里达的总部,在英国、墨西哥和香港的三家工厂,这些固定资产原值上亿美元。 技术含量高。过去,上海工业引进项目往往是一项技术一个项目。有时项目建成后,技术已经不再领先,若要发展,必须再引进后续技术。而“资本输出”购并企业后,不仅拥有了品牌,还拥有了市场销售渠道;不仅拥有了已经注册的技术专利,还拥有了研发队伍和储备的技术。上海制皂集团不仅拥有了北美最大的镍氢、镍镉电池的生产线,还拥有了其100多项专利技术。上海电气对德国该著名机床企业的收购,使新公司不仅可以生产加工工件重达56吨的重型数控车床,这些数控车床可用于加工轧辊、船用曲轴、油井钻杆以及飞机起落架,而且还拥有了原公司的13项技术专利,使新公司继续保持在世界机床产业的领先地位,从而带动我国机床产业的起飞。 竞争激烈。“上海工业买家”的这几场企业购并,是在发达国家的产权市场上完成的,竞争的对手都是国际一流的行家。上海海欣收购美国GLENOIT公司纺织分部,就是与一家以色列公司和一家美国公司在美国法庭上斗智斗勇取胜的。上海制皂集团收购美国默特克动源系统总公司,更是惊心动魄。经过长达4年的“追踪”,默特克终于要“出手”,但在收购的关键时刻,在国内资金一时不能到位的不利形势下,制皂集团总裁范宪亲自驱车上千公里,抵达迈阿密。经过上百小时的最后谈判,几度山穷水尽,终于柳暗花明,将默特克收入囊中。 “上海工业买家”到发达国家购并“领军”企业的意义何在?马新生认为,虽然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实力去收购兼并世界500强企业,但是目标企业都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有利于企业实现低成本跳跃式的扩张。上海电气买下德国著名机床公司后,将大大提升其数控机床制造的研发能力,不仅成为国内最先进的机床生产商,而且可以进入国际一流机床生产商的行列。上海海欣完成对美国GLENOIT公司纺织分部的购并后,实现了从亚洲毛绒生产大王向世界毛绒生产“龙头”的飞跃。上汽集团收购了韩国通用大宇公司的股份后,也获得了一批新技术,为其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