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女硕士火中翻译救急(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10:00 沈阳今报 | |||||
“因为受伤的学生大多不会说俄语,无法与俄方的救援人员进行沟通,像我这样会说俄语的中国人就自发地当起‘义务翻译’。危急关头,中国留学生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当莫斯科友谊大学发生大火时,许多中国留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进行自救和互救,成为这场意外灾难中的美谈。 记者通过种种途径,联系到在俄友谊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沈阳籍中国留学生刘敏玲女士。昨天,我们来到刘敏玲在沈阳市沈河区先农坛路的家,她的丈夫唐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记者常征/文记者史剑锋实习生黄丹/摄 沈阳女翻译 在俄友谊大学攻读硕士 今年32岁的刘敏玲于1994年从原沈阳师范学院毕业。毕业后,在中学当俄语老师。后来,刘女士改行从事旅游业,当俄语翻译。在工作中,她深感俄语水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去年5月1日,她不远万里赶赴莫斯科友谊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俄罗斯文学。在她入学时,学校里没有一名沈阳籍留学生。 常与妻子沟通的唐先生对友谊大学的情况非常熟悉,他手拿一张莫斯科地图,告诉记者友谊大学的具体方位。唐先生说,友谊大学位于莫斯科的西南方,校园建在莫斯科的森林公园里,面积非常大,环境相当好。这所大学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世界上十多个国家的元首都毕业于此,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个女儿也在这所大学里读书。 目击火灾 学生裹着被子往下跳 在莫斯科友谊大学发生大火的前四个小时,唐先生曾与妻子通过电话。刘女士称,她正在写毕业论文,已经写了50多页,导师看过了,表示很满意。 11月24日下午,唐先生照常在家里上网浏览新闻,刚一打开电脑,突然发现网站新闻头条说莫斯科友谊大学一学生宿舍楼发生大火。唐先生的脑袋顿时“嗡”的一下,好像炸开了,他生怕这个消息不可靠,就连忙浏览其他网站,结果看到了更多的同题新闻。双腿都禁不住颤抖的唐先生连忙拨通了妻子的手机。手机通了,妻子熟悉的声音让惊魂未定的唐先生平静下来。 “我整整忙了一夜,被浓烟呛得嗓子生疼。”昨天,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刘女士。 “我住在莫斯科友谊大学一号宿舍楼,与失火的六号宿舍楼相距只有100多米。当六号楼起火时,我还没有睡。我突然听到外面的嘈杂声越来越大,接着闻到空气中传来刺鼻的气味。这时,我意识到可能是出事了,忙向宿舍楼外跑。 “当我随着一号宿舍楼冲出的人流跑到楼外时,发现六号楼失火了,天被映得通红,学生宿舍内的电脑、电视、冰箱等物品燃烧后产生的有毒烟雾在空中弥散。火灾现场一片混乱,到处都是逃生和受伤的人群。在六号楼的四楼和五楼,无处逃生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从楼上一个一个地跳,许多人落地时摔伤,情景十分惨烈。因为是夜间,许多学生穿得很少。为了避免摔伤,有些学生裹着被子从高层往下跳。” 危急时刻 火海中操起翻译本行 “六号楼的中国留学生很多,差不多有100人,他们大多数是刚从国内来俄的预科留学生,正准备检查身体,办理入学手续,进行口语考试。 “这些留学生大多在20岁左右,一般是在今年九十月份来友谊大学的,俄语口语很差。据说,有名学生才到莫斯科四个小时。因为受伤的学生大多不会说俄语,无法与俄方的救援人员进行沟通,像我这样会说俄语的中国人就自发地当起‘义务翻译’。危急关头,中国留学生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刘女士说。 整整一个晚上,刘女士在火海中奋不顾身地穿梭,协助警方和校方询问受伤中国留学生的姓名、年龄、省籍及房间内还有哪些室友等情况,还对受伤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照顾。 刘女士说,六号楼有三个通道,其中两个通道是封闭的,只有一个通道开放,疏通途径较少。除了这次大火,在今年6月,刘女士所住的一号宿舍楼也发生过火灾,所幸无人员伤亡。那次她的房间一侧有三个房间被烧,但她的房间安然无恙。 幸运的不止刘女士一个人,刘女士的同学宋女士因家里有事逃过这场“无情火”。宋女士是辽宁昌图人,今年她收到莫斯科友谊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报到时间为11月。但因她母亲病重,宋女士放弃了这次求学机会。如果她赴俄留学,很可能也住在六号楼。 亡羊补牢 友谊大学开始收缴各种电器 大火后,莫斯科友谊大学的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失火的6号楼周围,许多留学生将鲜花、水果,甚至香烟等摆在地上,以此来纪念在火灾中不幸遇难的学生。中国留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大家都很沉默,谁也不愿意再谈起宿舍楼起火这事儿。 昨天下午,刘女士通过OICQ发来了最新消息。因为此次火灾可能是由于电路原因造成的,友谊大学开始“亡羊补牢”,收缴留学生们使用的电脑、电视、电饭锅等电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