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购销“体制黑洞”有多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10:03 现代快报 | |
吴亮 马昌豹 记者在最近对医药购销中种种怪现象进行的明察暗访中认识了山西恒大制药有限公司的几名销售人员,他们向记者展示了这家企业为营销人员专门印制的“白皮书”,里面归纳总结了医药销售中的种种“规律”和“酸甜苦辣”。重复生产和虚高定价下的“体制怪圈” “今天新产品,明天新产品。拿来一看,全是老产品,唯一变化的是名字。”———《白皮书》摘抄 我国药品生产缺少创新机制,大部分都是仿制药品,低水平重复建设愈演愈烈。山西恒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络血宝注射液”,实际上就是“红花注射液”,目前国内生产这个品种的厂家至少数十家。药品的虚高定价更是“离谱”。仍以“络血宝注射液”为例,物价部门给其定的零售价是每支14.5元,企业给经销商的实际供货价只有2.1元。 记者点评:医院参照物价部门制定的最高零售价来核定自己的药价,谁的药定价高,谁的药“回扣空间”大,谁的药就越好卖。于是,厂家就拼命找物价部门将药品定价拉高。“医药不分家”使“回扣”难以得到根本遏制 “今天抓,明天抓,就连小孩也知道回扣药。”———《白皮书》摘抄 一销售人员透露,在吉林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附属人民医院,一名科室主任一天曾开出800支“络血宝”。开一支“络血宝”,医药代表给医生3元到3.5元,院长、药剂科主任、管采购的、药房入库的都要打点一下。这种回扣被称为“显性回扣”。一些大的医药生产企业大都采取“隐性回扣”的方式,如赞助医生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等。 记者点评:在现在医药不分家的体制下,很难从根本上杜绝医生吃拿回扣,因为患者吃什么药打什么针,是医院和医生说了算。只要患者有了药品消费上的选择权,市场机制就会发生作用,就可以将虚高的药价拉下来。多头管理、“管办不分”使监督机制形式化 “各个摆平,花钱,花钱,再花钱。”———《白皮书》摘抄 记者曾对福建一家医院吃拿回扣进行曝光,来查处的部门涉及物价、工商、卫生、纪检监察等,但谁也没有查下去,最后不了了之。药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过程中,药监、物价、工商、卫生等多个部门参与管理。而卫生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医院经营的直接参与者,和医院的各种利益纠缠在一起。 记者点评:在“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下,卫生主管部门事实上担当着医院“总院长”的角色。要从根本上解决医药卫生部门的不正之风,首先要让医院真正成为经济实体,让医院建立起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据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