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常州如何缓解择校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8日07:45 扬子晚报 | |
新学期,从常州市翠竹中学初中毕业的俞豪君来到了江苏省常州中学读高中,今年中考他考了606分,如愿进入了省重点高中。回忆3年前小学毕业时,他和家人也曾陷入择校的困扰,但最终他没有花1.8万去读另外一所“名校”,而选择了所住新村附近的翠竹中学。3年后的今天他完全可以说: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在常州,像俞豪君一样选择就近入学已经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共识,记者在这座城 重点扶持,“金边学校”成亮点 常州市副市长居丽琴曾做过教育局长,目前分管全市的教育工作。她认为:“择校是教育不平衡发展的必然产物,解决这一难题,最根本的是实现均衡教育。因此,我们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良好教育。” 办好每一所学校,难点是怎样办好基础相对薄弱的新村学校。为此,常州市重点实施了10多年的“金边工程”。所谓“金边工程”,是指对位于城郊结合部的新村学校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培训师资队伍,以提高他们的办学质量。现在到常州的新村走走,你会发现新村中最好的房子就是学校的,新村学校的硬件条件都比城市中心区的好。在干部和师资的配备上,教育部门把年轻的、富有开创精神的精兵强将派去新村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并且每年组织“金边学校”的校长去师范院校挑选老师,他们看中的老师都以最快的速度办理相关手续。随着“金边工程”的实施,一个个“金边学校”建成了亮点学校甚至名校。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现在常州全市共有36所公立高中,其中33所是省、市重点高中;市区98%以上的初中是省示范初中。名校普及了,学生入学时可以选择的余地就很大。 发展特色,家门口学校同样精彩 “金边学校”和热点学校相比,办学历史短,在社会上的影响小,怎样增强吸引力呢?他们的做法是以抓学校的特色教育为突破口。 清潭中学是一所创办于1983年的新村学校,刚开始办学时,好学生总是悄悄地溜掉。该校史品南校长认为,要使学区的学生不流失,重要的是“自己把学校办好”。他们以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为切入口,提出有别于“老三好”的“新三好”,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而且三好生不限比例,让大多数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一做法后来在全省普教系统推广,清潭中学也成为为数不多的全国德育先进学校之一。抓了德育教育,学生的成绩也不断进步,每年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比例接近50%。 其他的新村学校也各具特色,花园中学建成了全市唯一的省教科研基地,并成为全省首批模范学校之一;十一中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教学、翠竹中学的体育特色、丽华中学的“家长学校”等,都成为新村学校中的亮点。 政策导向,如要择校当理智 政府的政策导向对缓解择校起着很大的作用。对新村里的学校,常州市政府在舆论上大力支持,大规模地宣传他们的实力和办学特色,在全市营造轰动效应。常州还出台了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就是对市区高中校特别是重点高中校在招生人数上进行切块,拿出统招计划的30%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并且今后还将逐年提高这一比例,保证每个初中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这样,一个学生如果去择校上热点初中,可能因为名额限制竞争激烈进不了重点高中;而不择校就近入学,却有可能进入重点高中。这一政策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极大的导向作用,他们考虑择校时就要慎重掂量掂量。通讯员 李建胜 孙吉力 记者 任松筠(新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