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沙县小吃如何“变身”(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8日11:08 海峡都市报 | |||
近日,一封建议福州地区沙县小吃集体涨价的“倡议信”,在福州的沙县小吃业主之间流传。 这封信建议:从11月20日起,在福州市区的沙县小吃价格集体调整,上调价格分别为0.3元至0.5元,价格上涨的理由是福州的沙县小吃已有不少关门停业,现在正面临极大的考验,多数人有调价的想法。 昨日,记者从几家沙县小吃店的调查情况来看,这些店尚无调价的动静。但是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在市区树汤路、温泉路、西洪路的几家沙县小吃店的价格已经有所上调。就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打算集体涨价之事,福州市物价局表示,他们将介入调查。 沙县小吃为何选择在这个时机上调价格?据负责此次涨价联络的一位沙县小吃业主说,近期油米面涨价是一个直接的诱因。但是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沙县小吃在福州的发展已“四面楚歌”。 榕城沙县小吃店在鼎盛时期曾达到2000多家,每年为沙县赚回近亿元,如今数量已减少了约四成。榕城沙县小吃已陷入福州小吃业“泥沼”中无法自拔。 现状 沙县小吃逐渐边缘化 “两三年前,记得在津泰路上还有两三家沙县小吃店,现在甚至在津泰路的支路上,也很难见到沙县小吃的身影。”昨日,家住津泰路的刘先生对记者说,以前简单地吃个夜宵什么的,主要在沙县小吃店,而现在更多进入川味小吃、东北小吃、云南小吃等店,总之现在可选择的地点和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福州屏山路上的一家“沙县小吃模范示范店”店主赵先生对记者说,现在生意难做了,最近油米面都涨价了,而扁肉、拌面还是1元钱,市区的房租不断攀升,许多小店难以为继。他说,这里目前的生意不错,但是还得起早贪黑地干才能挣钱,那些面积在10多平方米的小店,因租金高入不敷出,就很难维持了,许多纷纷撤出中心区搬到房租便宜的城乡接合部,或者干脆就不干了。 据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的有关人士介绍,在鼎盛时期开在繁华地段的沙县小吃店,面对的顾客可以说基本上是城市的工薪阶层,而现在主要是外地的打工人员和在城乡接合部的当地村民。不论是从消费群体来看,还是从沙县小吃经营地点的转变来看,榕城沙县小吃正逐渐边缘化。 软肋 低价、店破、料差 “今年SARS的影响,以及近一段时间以来‘地沟油’的影响,对榕城沙县小吃的杀伤力很大。”省烹饪协会的林先生说,沙县小吃如果不改变卫生环境状况的话,衰败的势头还会更快。 窄小的门面,简陋的装修,破旧的桌椅,还有丢得满地的纸巾,许多沙县小吃给市民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印象。 记者了解到,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在两年前曾制定过《沙县小吃店的卫生标准》,但是除了部分沙县小吃示范店能够达到标准外,许多小店根本就没有实施。“因为他们都是夫妻店,或是家族店,这些规定我们无法强制执行。”同业公会的负责人说。 低廉的价格也是制约沙县小吃发展的一大因素。“一元进店”的口号曾经推动沙县小吃的蓬勃兴旺,但如今也成为沙县小吃止步不前的障碍。来自四川、东北、湖南等地装修良好、环境清洁的小吃店,由于也是实行工薪价格,对沙县小吃造成极大的冲击。原本开在许多支路上的沙县小吃店在夹缝中生存,有的正逐步被这些小吃店取代。 福州小吃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沙县小吃无法涨价,陷入了一个怪圈,低价造成了一些沙县小吃业主为了降低成本,在用料等方面就不很讲究,同时也就给“地沟油”和私宰肉留下了可钻的空间。这样造成的结果使更多的市民对沙县小吃不信任,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于是,从新店做到破店,既然是破店了那就将就着经营下去吧。据了解,许多沙县小吃的店主都是这样的心态。 出路 经营者要转化“农民角色” 榕城沙县小吃“盛极而衰”的现象,已引起了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的重视,是维持着最低消费的大众化现状?还是“变身”提高价位,提升档次?这是昨日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的乐会长,给记者摆出的一个他们所面临的两难抉择。这其中最大的一道难题就是如何推动部分农民成功转化角色。 据乐会长介绍,福州是沙县小吃最早进入的城市之一,前几年沙县农民千军万马闯榕城为沙县小吃发展到今天打下了基础,但总有一个良莠不齐,如今在各地小吃的日益进逼下,该到了“洗牌”的阶段,这很正常。关键是“牌”洗完后要出怎样的“牌”,沙县小吃如何“变身”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三明、上海、珠海以及沙县等地,已经出现了几家仿洋快餐装修、店堂明亮、店员统一着装的沙县小吃店,这些店面积都在100多平方米,投入要几十万元。据悉,这些沙县小吃店的效益还不错,100平方米左右的日营业额在万余元。实际上目前福州所谓的沙县小吃店,只有扁肉、拌面是沙县小吃,而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和福建名小吃的几十个品种的沙县小吃,在小规模的经营下根本无法开发和制作。在以上几个新经营模式的沙县小吃店中,大部分得到了发掘。 乐会长介绍说,这几家店的经营者都是在福州等地掘了第一桶金之后,开始尝试将沙县小吃餐馆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的“变身”是成功的,这些经营者已经成功实现了从农民的角色向餐馆经营者角色的变换。对于这样的经营他们准备总结推广。但是相对于35000名外出发展沙县小吃的农民来说,沙县小吃“变身”之路还很漫长。5年来沙县都在做培训工作,目前也仅培训了5000人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对沙县小吃的“变身”计划还是以“市场之手”来引导,继续维持低价大众化肯定是一个方向,能变则变,不能变则维持现状。对于福州的沙县小吃经营者来说,此时应该更倾向于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做合适的变化,如提高门面装修的档次和卫生标准、适当调整价格等。 省经贸委贸易服务处的吴秉成处长认为,沙县小吃要适应福州市民需求的变化做一些调整,要研究一些新菜谱,不要让人觉得沙县小吃仅仅只是扁肉、拌面这么简单。同时要适应现代餐饮业发展的趋势,在营销方式上做一些改变,如可以组织有实力的经营者联合起来搞连锁等,这样既可以保证品质,又可以降低经营成本。 本报记者 吴旭东/林丹/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