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县干部艰苦奋斗加快发展 答卷写在太行山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30日19:32 新华网 | |
新华网石家庄11月30日电(江山、陈国琦、郭会涛)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往北京,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2002年12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在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后,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同时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革命老区平山要交一份优异的答卷。 如何完成总书记的嘱托?平山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认为,在这场考试中,干部是考生,考题是发展,考官是群众,考场是太行山。 转变干部作风,当好“考生” 能否交出优异答卷,关键看干部作风是否转变。 平山县委书记赵新朝说,县委重用艰苦奋斗的干部,艰苦奋斗的干部就会多起来;县委重用托门子拉关系的干部,托门子拉关系的干部就会多起来。 为转变干部作风,平山县委首先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跑官风”说不,出台了“五看”(看品德、看形象、看政绩、看能力、看民意)、“十不重用”(对跑官要官的、拉帮结派的、没有群众基础的、碌碌无为的、光说不干的、年度考核不称职的、不廉洁的、社会形象差的、令不行禁不止的、失职渎职的干部一律不提拔重用)的用人标准。一年来,该县公开处理了5名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十几名干部因工作不力被调整。 平山县委改变过去那种重会上研究、轻会前调查的倾向,实施了“以岗选人,多方察人,把工夫下在上会研究干部之前”的选人、用人机制,既提高了用人的客观公正性,又促进了干部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今年5月在选拔县移民办主任时,在深山区工作了20多年的营里乡党委书记李七五被列入推荐名单。县委书记、主管干部的副书记、组织部长利用下乡调研的机会,对李七五作了详细的多侧面的调查,并把调查情况提交县常委会研究。大家认为,李七五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形象工程”,但他盖学校、建医院、修道路、兴林果,帮百姓办了许多实事,群众工作经验多,就把10万库区移民的重担交给了他。李七五上任后,很快制订出了“变资金扶贫为项目扶贫”的工作方案,仅半年就帮移民村跑回13个扶持项目。 找准发展思路,答好“考题”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艰苦奋斗已不仅是“吃苦”“苦干”的代名词,更包含了“创新”“巧干”的时代内涵。平山县在“交答卷”的实践中,以新观念、新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对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作出了生动诠释,唱响了一曲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的时代新歌。 为吸引客商参与平山石材开发,该县今年建成了占地2000亩、华北最大的“西柏坡石材工业园区”和占地200亩的石材荒料市场。 平山地处冀西太行贫困山区,强县富民的出路在山,希望也在山。为此,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谁有经营权、谁有受益权”的激励机制,鼓励群众承包荒山。县财政还拿出1080多万元配套资金,免费为500亩以上的开发大户配套水利设施。在新机制激励下,今年全县共开发荒山19万亩,嫁接枣树2300万棵,栽植以“三棵树”为主的各种树木980万棵。 面对广大无资金、无技术而脱贫致富愿望迫切的农民,今年6月,平山成立了乡镇劳务保障事务所和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站,把劳务输出的道路铺到群众脚下。各乡镇多次举办保安、家政、司机、厨师等各类培训班,为用人单位培训1000多名专业技能人员,为8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建立起年龄构成、个人特长等内容的劳力输出资源库。该县还成立科技服务中心,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涉农部门的20多名技术人员轮流坐班,为农民解答技术难题。 为群众办实事,让“考官”满意 艰苦奋斗、加快发展要看实际效果,效果如何要用群众的笑脸还是哭脸来检验。这是平山县向党员干部亮出的评判标准。 滹沱河自西向东流经平山全境,把该县分成了河北、河南,河南有国道与省道通过,交通便利,而占平山近一半面积的河北,被6条大山沟分割,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土路相通,沿途丰富的铁矿石、大理石、石英石等矿产资源难以开采,柿子、黑枣、花椒等土特产品难以外销,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障碍。去年以来,该县积极争取国债资金4500万元,又千方百计筹集财政配套资金4500万元,下决心高标准修建连接7个乡镇共15万群众的北循环路。过去,营里、蛟潭庄、观音堂等深山区乡镇的土豆每公斤0.4元都无人问津。如今公路修通了,每公斤0.6元却成了抢手货。 针对山区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县委、县政府筹资400万元在合河口、观音堂、杨家桥3个偏远乡镇建立了综合性卫生院,帮助下龙窝、白龙池等26个贫困村建起卫生所;为20个乡镇的卫生院配置了B超机、X光机、心电图机、显微镜32台,使边远乡镇卫生院的“四大件”配置率达到80%。县级医院和山区卫生院结对帮扶,轮流下乡为群众看病,一些急、疑病得到及时诊治,从此山区群众再也不为看病难发愁了。 干部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永远朝着老百姓的方向走。这是平山县各级干部在答卷上写下的浓重一笔。(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