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死亡高峰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2日09: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本报北京12月1日讯(记者姬薇)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今天联合发布了最新《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对当前中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和防治工作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全面的评估。报告称,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人数增长趋势明显,尤其是自2001年以来,中国已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报告认为,目前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艾滋病流行波及范围广,全国低流行与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中的高流行并存,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吸毒传播和既往有偿采供血传播。据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共同分析显示,目前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尽管成人总人口感染率不到0.1%,但疫情已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次,面临艾滋病发病死亡高峰。据历年病例报告资料,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人数增长趋势明显,尤其是自2001年以来,中国已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在1985~2000年底的15年间,全国累计报告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80例和496例,而2001年和2002年两年合计报告艾滋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达1742例和716例,2002年全年报告艾滋病病例数比2001年增长44.0%。在河南、安徽等省的重点县乡村,自2001年以来,病人开始集中发病和死亡。 再次,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目前在中国通过共用针具注射吸毒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同时经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增长,从1997年的5.5%上升至2002年底的10.9%。哨点监测结果也显示出暗娼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增长的趋势。此外,自1995年首次发现母婴传播以来,母婴传播的比例也逐年增长。 最后,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评估报告称,我国具有高危行为的人数增加,其共用针具比例较大;安全套使用率低;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歧视较为严重;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率高;部分地区存在经输血和其它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地区发展不平衡与贫困等导致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据了解,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代表中国政府已做出承诺: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明确目标,加强监督与落实;加强对艾滋病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承诺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危险行为的干预和预防宣传工作;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合法权益,反对社会歧视;继续扩大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