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县扩权:浙江发展大提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2日11:34 观察与思考 | |
去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扩大绍兴等17个县(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将313项本该属于地级市经济管理的权限"空降"至经济强县,涵盖了计划、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扩权事项,几乎囊括了省市两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所有方面。省委办公厅下发的文件里用四个字来表述扩权的总体原则:"能放都放。" 观察记者 袁华明 在浙江省余姚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前来这里办证的一个私营企业主,他这次是来咨询如何开办中外合资企业的,据他自己说他是这个中心的"老顾客"了,经常要到这里来办理各种证件。他说现在很多审批权下放给余姚市,他就要省力很多,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趟趟地赶到宁波去,虽说从余姚到宁波市区也就三四十分钟的车程,但毕竟不那么方便;如果遇上资料不全需要补充的话,那就更麻烦了,还得多跑几趟。 而到浙江诸暨市公安局办理港澳通行证的孙先生在办完申请手续后惊喜地发现,这次已经不用再到绍兴市公安局办理了,只要在诸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办理就行了,这一来一回省下了好多时间。半信半疑的孙先生还问了一句:"这次真的不用再到绍兴市里去了?"在得到工作人员十分认真的肯定回答后,他才放心,连连说:"这样方便,这样方便。" 余姚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公室的周主任和诸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蔡科长在接受采访时,将这次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权限下放的优点归结为两个字:便利。 "强县战略"功不可没 从去年8月开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浙江省陆续把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很多审批权限由原来的地级市下放给绍兴县、温岭市、慈溪市、诸暨市、余姚市、乐清市、瑞安市、上虞市、义乌市、海宁市、桐乡市、富阳市、东阳市、平湖市、玉环县、临安市、嘉善县等17个经济强县(含县级市)以及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和宁波市鄞州区。目前,17个经济强县抓住有利时机,正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善部门服务、更新干部观念,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促进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产业上层次,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浙江之所以敢放权,固然是因为浙江的县域经济已经相当发达,一部分已经接近中等城市的发展水平,有着大量的经济事务和社会管理事务需要更为高效地处理,从另一方面看是浙江多年来发展县域经济的结果。许多经济强县逐渐具备了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了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力的区域性生产要素聚点。经济专家认为,进一步增强经济强县的综合经济实力,以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中心,可以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浙江的强县优势有时甚至在一个地级市的范围内更为明显:如慈溪和余姚、乐清和瑞安、温岭和玉环,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分别占宁波、温州、台州的30%以上;义乌、东阳两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为246.05亿元,占金华8个县(市、区)的一半;绍兴、诸暨、上虞3个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达527.49亿元,占绍兴市6个县(市、区)的64%;海宁、桐乡、平湖、嘉善4个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达430.83亿元,占嘉兴全市的70%。 浙江这次强县扩权受到了各界的重视,杭州商学院副院长张仁寿研究员认为,浙江这些年来实施的强县战略如今已经成效显著,所以浙江的县域经济也特别发达,相对来说城乡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协调的,他认为这次强县扩权是顺应了这种形势。 浙江这次扩权的17个经济强县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浓郁的创业氛围,拥有一批既竞争又合作的中小企业群,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政府的公共政策有广泛的支持性。 " 改革:一直在进行 去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扩大绍兴等17个县(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将313项本该属于地级市经济管理的权限"空降"至经济强县,涵盖了计划、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扩权事项,几乎囊括了省市两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所有方面。省委办公厅下发的文件里用四个字来表述扩权的总体原则:"能放都放。"即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的外,须经市审批或由市管理的,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批、管理;须经市审核、报省审批的,由扩权县直接报省审批,报市备案。 近十年来,浙江省多次研究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于1992年、1997年两次出台扩权政策,激发了县域经济的活力。1992年,浙江省对13强县放过一次权,主要是审批权;1997年,在萧山、余杭试行部分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在全省反响强烈,很多县都纷纷要求享受这个权限。尤其是萧山,这几年来实实在在从扩权享受到好处。在2000年9月,当时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就已经提到:"对一批经济发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要素集聚能力强,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县(市),经省政府批准,赋予部分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由于条件尚未成熟,所以又规定"具体办法另行制定"。但这个文件已经足以说明当时浙江省确实已经在考虑给部分经济强县适当下放权力的可能性了,所以这次放权改革也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有步骤地进行着。 由繁化简是这次改革的一个亮点,事实上对于浙江省而言,这只是一个时机问题,而不是认识问题。早在1992年,为"在经济上和上海接轨",浙江对13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扩权,那次扩权出台的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意见",实际执行中,有一些权力放不下来,做不到"化简"。 记者在余姚市采访时,该市外经贸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属于宁波市政府管理的《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早在十多年前就将这项权限下放给余姚市外经贸局。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连续两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今年余姚市引进外资工作再创佳绩:1月至9月,实到外资1.66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9%;协议外资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2%;而2001年,余姚年度实到外资在全省各县(市、区)率先突破一亿美元,达到1.05亿美元,2002年,余姚实到外资再度大幅攀升,达到1.58亿美元,再度荣登全省榜首;在招商引资连创佳绩的情况下,如果要到宁波去审批实在是太累了。 2002年上半年,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有关人员到嘉兴、义乌、绍兴等地,对县一级扩权进行前期调研,开始着手对经济强县进行扩权。 据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有关人士透露,这次曾为省委准备了两套方案,一套是9县的小方案,另一套是22县的大方案。省领导看了认为,小方案面不够宽,大方案则指标偏低,"很难看"。后来就在综合考核指标以外,确定了GDP在100亿元以上、或者人均GDP2000美元以上,财政总收入5亿元以上三个硬指标。所以这次有海盐、永康、德清等几个'百强县'没有上榜。 现在浙江正在研究第二轮扩权的方案,准备使扩权县的总数达到25个左右,同时再增加一批扩权事项,包括一些地市级的社会管理权限,如出入境管理、户籍管理、车辆管理等。据记者了解,从10月1日起,杭州市余杭区公安分局和诸暨市公安局的出入境管理科已经成立,虽然业务主要是负责往来港澳地区通行证的办理,范围还很小,但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但是也有不少人士指出,下次扩权相对来说难度较大,省里都不一定解决得了,因为"现在还保留的审批权限,控制在省级部门和中央部委手里"。因此,在目前的行政区划框架下,县级政府继续扩权的空间不大,第二次扩权应更多考虑如何促进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上。强县扩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改革的目的不仅是去除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弊端,而且也是节约行政成本的过程。 " 放下来的是生产力 扩权就是"放权",实质是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过程成本"。要想让县域经济发展得快,就得给它快步走的条件。近几年,浙江各级都在提倡"政府提速",现在已经初见成效。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建明认为,现在计划经济的残留主要在行政领域,审批制度里面的确太多的东西已经不符合发展的现状了,按照级别、部门进行层层审批,很多经济权限都是按照行政来划分。" 他说:"如果严格按照原来的审批制度,下面都管死了,没法发展。如规定3000万元以上技改投资项目,要报省级部门审批,但下面这样的项目太多了,根本就批不过来。有的项目要盖100多个章,跑了两年下来,项目已经没有意义了。这些年砍掉的是审批事项,审批环节没有进展。这次17个县主要是在审批环节上进行改革,力度比往年大。" 所以说,这次权力下放是一种松绑,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放下来的权力就是生产力,其直接效应是:减少了环节,简化了手续,加快了速度,提高了效率。 既然是好事,为什么不早放,为什么先首批选择20个经济强县(市、区)扩权呢?这其中还是隐藏着一种担心。张仁寿研究员认为,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浙江县域经济发达,而且在财政体系上和人事任免上实现的是"省管县",这样就可能把地级市"架空",浙江金华市的财政就没有其所属的义乌来得宽裕,县域经济的壮大会在要素集中方面对地级市构成"威胁",因此要协调好中心城市的扩张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的关系。因为扩权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扩权"绕开"市级部门直接"放权"给县级政府行政部门,权力直接渡让到县一级,无形中"架空"了一些省直部门和市级政府相应的权力。 但也有专家指出,在告别资源配置靠计划调拨多年以后,在法律法规、社会保障乃至市场本身已经比较规范成熟的今天,不必怕放,不必再担心一放就乱,甚至也没有必要先期限制在20个经济强县市以内,让另外县市再排队"苦等"几年;扩权的目的在于激发活力、调动积极性,为县市创造体制新优势、发展新空间,所以扩权县市的界定标准宜宽不宜严,纳入范围宜多不宜少。 不过,扩权县市亦须淡化权力意识,需要县市长们增强主动性,把握机遇性,注意承接性,把经济管理权限的扩大,看作服务压力的增加和服务要求的提高,使扩权真正成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在2002年的"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上,浙江的总数居第一位,但前10名里仅有萧山区。要从体制上对县域经济的软环境作出重大突破,从政策上拉近了与广东、江苏等的距离。我们有理由相信,放权之后的浙江经济将会迎来一个大的快速发展时期。 放下来的权力就是生产力,县域经济的发展受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经济体制、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扩大经济强县的部分经济管理权,只是增强了县级政府的调控手段,本身并不能带来加快发展,也不能确保加快发展,能否加快发展关键还在于怎样运用好这些权力。但是不可否认,放权之后对于提高办事效率的贡献是巨大的,"政府一级级掌勺,企业一次次跑堂",拖沓的作风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快速发展的"拦路虎",去除这些"拦路虎"就是解除了经济发展的束缚。 如果说放下来的权力就是生产力,那么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杭州、宁波和嘉兴索性让未进入扩权县名单的其他县区全部享受"扩权县"的待遇,就连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衢州、丽水也参照省上的扩权政策,宣布给部分县区放权。其中嘉兴市所属的五个县市都是中国百强县,这次海盐县没有进入省里扩权的名单,嘉兴市则自动放权给了海盐县。 " 扩权后的启示 浙江这次扩权一如以往非常低调的办事风格,但是仍然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浙江未被列入扩权的县市以及外省对此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有媒体指出,浙江的改革缘于浙江人独有的个性,文章甚至将浙江这次强县扩权和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的"分田到户"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的意义相提并论。从起初的经济领域到后来的一些社会管理职能,都被县、区"得寸进尺"地争取到了。更有"甚"者,原来"扩权"的只是经济强县,现在包括丽水、衢州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开始给县、区扩权,整个浙江,似乎只见市场不见"市"。 浙江人在改革开放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冲劲有目共睹,从"温州模式"到"浙江现象",很明显,这不全因浙江人的吃苦耐劳,更有"摸着石头过河"不怕"呛水"的气魄。在报纸上看义乌市高楼林立的街景鸟瞰图,你很难想象它是一个县级市。而由于它现在所拥有和地级市相等的权力,我们更可想象,不久的将来又会是怎样一幅图景。而相比之下,一些内地地区的窘迫是否在相当程度上是缘于自身?"浙江现象"至少揭示了内地一些地区的三点弊端:一是"等"。浙江的发展几乎全是靠自己摸爬滚打,浙江人不等,更不愿意等,而是把每一厘钱的利润都看得磨盘大,正是这样"不以利小而不为",使他们在改革开放早期就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二是"靠"。最近中央对于重建东北,不再像对西部一样注入大量资金,而仅是为其"松绑"一些政策;其实浙江人早就自行松绑了,他们不用中央"解扣",而是自己去寻找政策"缺口"。三是"惰"。正因"等"、"靠"心理,才逐渐养成了"惰"的习性。一些地方认为,发展就是招商引资,于是纷纷划出一块地来"守株待兔",或给下级定下指标和任务,似乎没有了外来资本,发展就无从谈起。 记者电话采访山东省有关部门时获悉,在今年三月的山东省"两会"上,时任山东省代省长的韩寓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给30个县市扩权,当时有不少该省的人大代表就是将浙江作为扩权的例子的。 浙江的扩权行动除了对其它省份很有吸引力外,对于浙江另外的县市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不少县市也奋起直追,希望也能争取到部分审批权限。位于浙北的德清县在杭州市区扩大后(萧山、余杭划入杭州市区),曾经打出"零距离接触杭州"的口号,德清的GDP从1997年46.9亿元增长到75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GDP首次超过2000美元,财政总收入从2.05亿元增加到7.8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但是德清这次还是没有能进入扩权县市之列。 一位对德清发展十分关注的人士告诉记者,在浙江县域经济万马奔腾、百舸竞流的今天,德清在哪里?2002年8月,浙江省十七个扩权的县(市)里,没有德清;2002年省外向型经济十强县市里面,没有德清,而我们的市内兄弟安吉、长兴却双双进榜……五年前,我们是以苏南的昆山、江阴、张家港为参照;后来以浙南的温、台、宁、绍的强县为目标;现在差不多要拿出勇气来学习长兴、安吉的外向型经济、文明创建了。扩权,我们没有得益,但是扩权,也给了我们一个视角。在这样的视角下看德清,德清惟有重新认识自己,惟有重新定位自己,惟有重新超越自己。 在2002年底召开的德清县委十届十次全会扩大会议上,把"赶超十七强"作为一个战略目标,这无疑是理智务实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