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激辩泛珠三角概念 称理论未完善认识有误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3日18:22 南方日报 | |
泛珠三角经济圈概念的提出还不到半年,很多理论尚未完善,人们在认识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在昨天举行的珠江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上,与会的经济学家对一些明显的认识误区作了澄清。 动态发展而非地域简单叠加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研究员表示,经济圈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理概念,它实际上是一个经济意义上的“虚拟”的范畴,是经济触角所延伸的由经济联系密切程度所决定的经济势力范围。因此,他并不太赞成把泛珠三角经济圈当作一个精确的、以行政区域作为基础相加的概念。泛珠三角经济圈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模糊概念,是一个随着区域间市场拓展、产业互补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概念,是通过多领域的双边、多边合作关系来维系的概念,是一个自愿的、市场化推动形成的概念。泛珠三角经济圈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区域合作的意识,推动人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区域合作。 广西社科院副院长也赞同泛珠三角经济圈不是简单的地域相加、产值相加的看法,他同时表示,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只是个手段,而非目的,泛珠三角的最终目的是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珠三角应顺势有序转移产业 人们一谈起经济圈,就想到了经济圈里有核心区和经济腹地之分,就想到核心区是居高临下的带动、辐射的姿态,腹地是依附的地位。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认为这已是一种陈旧的区域经济理论观点了,根据新的动态的区域圈层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圈核心区与经济腹地已经不是简单的支配与依附关系,而是一种更为平等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分工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关系中,核心区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的时候,应该更多地考虑经济腹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地做好沟通和互动工作。 陈鸿宇同时提醒珠三角的地方官员:广东现在面临的局面与20年前的香港有很多相同之处,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泛珠三角是必然趋势,与其违反客观规律硬留住这些企业,不如积极主动做好规划,一方面有序转移这些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引进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力度。 建立粤港复合型产业分工模式 对于泛珠三角核心区——粤港澳三者间的分工,陈鸿宇也有和流行观点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目前通常所说的“粤主制造、港主服务”的说法过于简单化,没有跳出过去20多年“前店后厂”的模式。事实上,由于广东服务业发展非常快,香港在服务业上也有与广东分工、互补的问题要处理。基于粤港产业复杂的比较优势格局,陈鸿宇提出粤港间可建立“复合型产业分工”模式,具体来说,必须从不同产业的特点出发,灵活选择粤港间产业融合对接方式一是“香港资金、管理、市场+广东劳动力、技术”方式;二是“香港资金、管理+广东劳动力、技术、市场”方式;三是“香港市场+广东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方式;四是“香港资金、管理+广东市场”方式;五是“香港市场+广东市场”方式。 邓红辉 苏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