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924年:“国剧运动”策源于美国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4日08:16 光明网

  刘作忠

  1924夏,余上沅、闻一多、张嘉铸、赵太侔、熊佛西等几位旅美留学生,先后住进地处纽约江滨的万国公寓。余上沅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戏曲文学与剧场艺术,赵太侔攻读戏剧专业,熊佛西研究戏剧与文学,张嘉铸学美术批评,但也热爱戏剧。闻一多此时主攻方向是美术,且对舞台布置和服装设计很有兴趣。

  纽约是人文荟萃的大都市,各种名剧争相来此上演,余上沅虽然经济拮据,却不肯放弃这个良机。他常去温波小剧院、韩卜敦剧院等剧院观摩戏剧演出。在这些名剧院里,他有幸观摩了大量精彩的古典和现代戏剧。这些剧院大多票价昂贵,为了能观摩到难得的名剧,他只得节衣缩食,购买最低价的戏票,在最高层的“黑人天堂”中挤个座,有时甚至买无座位的站票。

  余上沅还充分利用在纽约可以经常观摩全美乃至整个西方第一流舞台艺术的有利条件,把与哥大相距不远的百老汇剧场区,作为观察西方戏剧现状,判断世界戏剧趋势的活窗口和大课堂;并把所闻、所见、所悟、所感,撰写成一组可以称之为“洋为中用”的剧论,冠以《芹献》总题,寄回北平《晨报·副刊》陆续发表。“之后被正名为国剧的戏剧主张,恰恰是在这一时期从朦胧而具体”。(马明:《论余上沅与国剧运动》)。

  1924年冬,剑桥中国同学会发起自编自演英文剧《此恨绵绵》(一名《杨贵妃》)。此剧取材于中国古典名剧《长生殿》,余上沅在改编时,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戏曲浓厚的写意特征,并由闻一多译成英文。开演前,余上沅与闻一多、赵太侔、张嘉铸等几位编导人员日夜聚集于一起,为每一句台词、每一道布景、每一线灯光而运筹、斟酌。大家尽管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统一到一起。

  在华侨商人的资助下,《此恨绵绵》终于在万国公寓礼堂正式公演。这次公演非同一般,因为寄寓公寓的“所有外国团体都应邀表演各该国家代表性的节目”。公寓主人洛克菲勒家族,包括约翰老人都应邀到场,一睹各国学子的丰采。中国学子所奉献的《此恨绵绵》,“布景壮丽,服装华美(对白用英语)”。扮演杨贵妃的黄倩仪和扮演唐明皇的黄仁霖,身着闻一多设计的绘有“大海”、“红日”、“白鹤”的华丽戏服,在赵太侔以象征手法设计的布景和灯光里,演得格外起劲。余上沅、赵太侔、闻一多,还有谢冰心分饰剧中角色。由于“中国学生们能够携手合作”,“表演特别出色,胜过其它各国”。观众掌声不绝,演出大获成功。演出之后,洛克菲勒家族专门会见中国学子们,约翰老先生对大家的出色表演“备加赞赏”。(《黄仁霖回忆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11月版)。

  落幕那天,余上沅、闻一多、赵太侔、张嘉铸等四位主要编导人员,聚集在余上沅那寓所兼厨房的围炉旁,边烤火取暖,边总结这次演出的得失。在海阔天空的泛论中,四位热血青年讨论出一个前卫话题:“国剧运动”。

  中国的“国剧运动”,就是这四位先哲在美国提出的。梁实秋后来解释说:“所谓‘国剧’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京剧’或‘皮黄戏’,也不是当时一般的话剧,他们想不完全撇开中国传统的戏曲,但要采纳西洋戏剧艺术手段。不只理论上的探讨,他们还希望能有一个‘小剧院’来做实验”。(《悼念余上沅》)。

  余上沅在他后来编著的《国剧运动》(上海新月书店,1927年9月版)一书的《序》中写道:“由中国人,用中国材料去演给中国人看的中国戏,这样的戏剧,我们名之曰‘国剧’。”

  如何开展“国剧运动”,余上沅等人首先进行了大量调查。他们跑遍纽约各个剧院,了解筹建过程。连筹建剧院所要涉及的颜料店、电器公司、玻璃店、布店、服装店、珠宝店、胶铺、石灰铺、照相馆等,还有演员聚餐的餐馆,他们都曾多次光顾过。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酝酿,又经十几次修改,他们起草了一个《北平艺术剧院计划大纲》。《大纲》设想:筹建“北平艺术剧院”、“演员学校”、“戏剧图书馆”、“博物馆”;创办《傀儡杂志》;筹集选送留学戏剧艺术的资助金,还有一些演出的节目。

  《大纲》寄给北平《晨报·副刊》的编辑孙伏园,孙加入个人的一些意见,于1926年9月刊登于《副刊》上(署名闻一多、余上沅、赵太侔、孙伏园)。

  60多年后,顾一樵先生回忆当年的情景,充满激情地说:“他们提倡国剧是创新的,创造的”。(《戏剧与我》,《新文学史料》第40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

  这个时期,余上沅、闻一多、张嘉铸、熊佛西、林徽因、梁思成、梁实秋、顾一樵、瞿士英、熊正谨等旅美的戏剧爱好者,还发起成立“中华戏剧改进社”。大家“公决由刊行出版物入手”,“其余作业如演戏筹款等等必须回国后才能办理”。计划刊行“专注于戏剧方面”的出版物有《雕虫》、《河图》两种(闻一多:《致梁实秋》,1925年3月,载《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3期)。消息传出,投稿者纷纷。陈师曾、闻一多、杨廷宝、徐志摩、熊佛西、赵太侔、梁实秋、余上沅、张嘉铸、潘光旦、郭沫若、赵元任、鲁迅、林徽因、冰心、梁思成等先后寄来52篇,仅余上沅个人就有3篇:《旧剧之欣赏》、《欲曙天》(剧本)、《辛基底艺术(Synge)》。

  1925年1月28日,余上沅致函胡适,介绍他们在美国“于戏剧艺术具有特别兴趣而又深有研究”。信中还邀请不久前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诸先生加入“中华戏剧改进社”,“将来彼此合作,积极训练演员及舞台上各项专门人才。同时向人募款,依次添置各项器具。一到时机成熟,便大募股本,建筑‘北平艺术剧院’。此刻正是这个运动开始时期,非求先生格外帮忙不可”。(《胡适往来书信选》(上),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

  《此恨绵绵》演出成功,余上沅等人在旅美华人中声名大振,剑桥中国学生会的主持者也大受鼓舞。1925年春,他们发起自编自演英语剧《琵琶记》(编剧顾一樵、翻译梁实秋),并特别邀请余上沅和赵太侔前往指导排演。3月28日,《琵琶记》在美国著名剧院之一——波士顿考普莱剧院上演,再获成功。中国留美学生两次英文古装演出,使广大观众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反映强烈。当地的《基督教箴言报》还专门报道了中国留学生的这一盛事。

  1925年夏,余上沅、闻一多、赵太侔、张嘉铸、熊佛西、梁实秋等几位志同道合者陆续回国。后来他们创办“建设中国话剧的一个方面军”的北平艺专戏剧系;在《晨报·副刊》开辟《剧刊》专栏,讨论“国剧”;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杂志,倡导“国剧运动”;在北平创办“小剧院”,培养出白杨这样的杰出表演艺术家;在南京创办“当时戏剧最高学府”(曹禺语)——“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4年中,培养和造就了包括吴祖光、凌子风、谢晋、严恭、陈怀恺、张瑞芳、耿震、项、张雁、李国文、梅朵等在内的一大批剧坛和影视界的中坚人物。(来源:中华读书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情不自禁极限快感
帮你成为性爱高手
非常笑话
长日漫漫烦了还累
怎么办?看笑话!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无边魅力
  • 佛罗蒙吸引异性
  • 男士情趣内裤热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什么泳裤好?颜色款式没关系,它一定不能比你游得慢!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