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医疗资源需要“八合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6日04:52 北京青年报 | |
市政协常委会:本市公共卫生建设和管理存在六大问题市卫生局业务管理人员仅占50 %本报讯 市政协常委会通过一份建议案,建议北京组建一个有效的领导协调机构,以统一管理目前分散隶属于八大系统的医疗资源。 昨天,市政协十届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建设 建议组建面向北京的公共卫生管理常设机构 在这些建议中,引人注目的一条就是:建议在抗击非典期间成立的临时领导、协调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面向北京地区的管理公共卫生的常设机构———“首都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 该《建议案》认为,它应具有高效、权威和全面协调的能力,打破中央、地方、部门、行业和系统的隶属关系,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实现首都公共卫生资源、信息的全行业覆盖。应仿照首都规划委员会的建制,管理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由中央和地方的同志组成,各相关部委、军队、高等医学院校及本市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下设办公室主持日常协调、管理工作,并负责政策法规研究、信息收集与发布工作。出现突发事件时可立即转为突发事件应急机构,指挥处理突发事件。 《建议案》建议,凡参加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单位,都应将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硬的指标纳入各级相关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各相关委、办、局的领导应定期向市人大就公共卫生工作述职,以强化人大、政协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监督力度。 本市医疗资源隶属八大系统 北京的医疗资源十分丰富,但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八大系统:有卫生部系统、医科院系统、军队和武警系统、北京地区医学院校系统、各部委系统、北京市系统、区县系统和民营系统。各系统都具有较强的科研、临床、预防、健康教育、流调等能力。 “但北京没有一个机制和机构实现统一管理,使密集在这个区域的宝贵资源无法充分利用。不论是日常还是面对突发事件,都很难把这些相关部门统筹起来。” 《调研报告》中指出,由于不能进行统筹,北京地区难以制定一个发展的整体规划,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的状况难以调整,更无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市卫生局21个处室中只有9个业务处室1 2 同时,调研也发现,目前,市卫生局有些职责履行还不到位。“对照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市卫生局职责配置和内设机构的规定,我们认为,一方面市政府对卫生局应重点管理公共卫生的职能要求还不十分明确;另一方面,已有的一些职责还未完全履行到位。市卫生局工作范围实质上已缩小为管理其所属的二三十家医院了,公共卫生管理薄弱,三级卫生防御网还很脆弱。改革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卫生监督所的关系始终未理顺。” 《调研报告》认为,卫生局业务管理力量薄弱与其机构人员的构成不尽合理有很大关系,局内21个处室中只有9个业务处室;仅50%的人员为业务管理人员,无法开展卫生政策研究,很难给市政府提供超前的、具有科学性的公共卫生决策意见。 本市公共卫生建设和管理存在六大问题 1.有些同志思想上对公共卫生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重视经济,不重视公共卫生;重视医疗,不重视预防工作;重视应急,不重视日常工作。 2.资金短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薄弱。 资金的投入形式比较单一,卫生领域没有建立有效的社会融资机制。政府财政资金在卫生领域使用导向不尽合理,卫生事业费的85%被用于医疗,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明显偏低。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预防费用,城区为5元/年人均,郊区仅为2元/年人均,而上海不分城郊都是20元/年人均,并已决定明年增加到25元/年人均。 本市卫生投资主要流向了城区,流向大中型医疗机构,造成农村地区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综合性健康服务严重不足,专科化医疗服务过剩;弱势人群卫生服务不足,优势人群服务充裕。 卫生经费使用的整体效益也不理想,出现了卫生资源匮乏与浪费并存的状况。 3.缺乏有效的领导与协调机构。 4.市卫生局有些职责履行还不到位。 5.公共卫生队伍不适应加强公卫工作的需要。 一方面是非专业人员过剩,另一方面是专业人员和高级人才匮乏,而且人员分布很不合理。 6.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执法力度不够。 摘自《建议案》和《调研报告》1 2 作者:袁祖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