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苏试点人事改革 国内首位公推公选县长产生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8日07:54 东方早报

  今年10月中旬,江苏省在徐州沛县和常州金坛两地,“公推公选”县(市)长推荐人。这种“公推公选”县(市)级行政一把手的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连月来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经过一番公开角逐,国内首位“公推公选”候任县长于11月下旬在徐州沛县产生。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份,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扩大民主,强化竞争”的旗帜号召下,一场席卷江苏大地的“公推公选”风潮已徐徐拉开帷幕:

  6月下旬,江苏宿豫县在该省率先提出试行乡镇党政正职“公推竞选”工作,有11个乡镇的镇长33名竞选人进行了答辩和代表选举;

  半个月后,更高级别职位(区长正职)的公开角逐又在淮安市清河区和淮阴区展开;

  事隔不到4个月,10月份,公推公选范围又扩大到江苏金坛市、沛县和南京白下雨花两区,“公推公选”级别再上一层楼。

  正如徐州当地一位政治分析人士所说,这种“公推公选”的形式及其具体操作过程,无疑还有需待完善之处,但它的正面意义不容抹杀,这是中国官员选拔制度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的转变,是中国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变法、一个新模式,也是建设地方政治文明的重要步骤。

  两轮民主推荐

  10月21日上午9点多,刚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孟铁林就拿着准备好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2寸彩照赶往徐州市中山饭店报名,这是徐州市开展“公推公选沛县县长”的第一天。从这天起,这位39岁的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开始公开角逐沛县县长。

  “8点半才开始报名,我以为我是第一个去的,没想到落后了!”12月1日下午,在徐州市政府大院里,孟铁林回忆起当时报名的场景,开怀大笑起来。他记得,那个抢先的人是徐州市一个区的宣传部长。

  在规定的两天时限内,来中山饭店报名的徐州市干部共有70人。一位报名者告诉记者,由于江苏省委组织部和徐州市委为报名者设定了门槛,“要不然报名的人会更多”。

  这70名干部具有这样的共同点:学历高———大学本科以上;年纪轻———45岁以下;经验足———市级机关、市辖各县(市)区及市委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事业单位的正副职,副职一般都任职2年以上,部分还有一定的县、乡工作经历。

  早在报名前两个月,徐州市府大院里,有关“公推公选沛县县长推荐人选”的话题就流传在大街小巷。徐州市政府一位官员说:“那时候,沛县县长刚好出现了空缺,省里就有意向搞‘公推公选’,大家都很关心这件事,经常议论。”

  据了解,过了第一道门槛的70位干部,在报名后的一周内,又面对了两次考验———两轮民主推荐。

  10月24日上午,徐州市辖县(市)区四套班子成员,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正、副县处职领导,即754名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全部被召集起来,每人在一张民主推荐表上,划上6个人的名字。经过计票,得票最多的前12位得以过关。

  3天后,这12位胜出者,又被刷下去一半。这次的评判者为,徐州市在职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约30人。至此,被认为是“公推公选”工作的上半场“公推”宣告结束。

  “‘公推’就是‘层层缩小包围圈’!”徐州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这样形容在一周内进行的两轮民主推荐,“进入这个包围圈的干部,应该说,都已经经过了考验。”

  “公选”各显神通

  相比前两轮默默旁观的“公推”,对仍坚持在“包围圈”内的6名干部而言,紧随而来的“公选”,显然更富挑战性。

  “70选12,是副处级以上干部的‘权力’;12选6,是副市级以上干部的‘权力’;6进3,就是我们自己的‘权力’了,靠的是各自的本事。”12月1日上午,进入6人包围圈、现任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冯其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形容“公选”。

  冯其谱之所以将“公选”认为是“自己的‘权力’”,是由“公选”的内容———撰写调研报告、演讲答辩及民意测验决定,这主要取决于答辩者的临场表现和综合素质。

  “答辩者必须各显‘神通’。”一位在答辩现场的代表说。

  据冯其谱介绍,10月29日一早,他刚结束谈判就接到市委组织部的通知,让他于11月2日去沛县报道,参加调研,其他5名初步推荐人也在其中。

  11月3日至5日,6名初步推荐人参加了3个由沛县当地经济、科教文卫等部门负责人介绍沛县情况的座谈会,并进行了1天的独立调研。

  11月6日,他们被带进“考场”,在8小时内,完成一篇题为“发挥沛县比较优势,加快富民强县进程”的命题调研报告。

  隔日,面对123名民意测验人员和七八名评委,6名初步推荐人发表了以“如何开拓沛县经济发展新局面”为题的竞职演说,并就评委的3个必答题和与会人员随机提出的2个问题进行现场答辩。

  作为民意测验的一员,徐州市委政研室主任苗成斌那天正好在场。12月2日下午,他向记者描述了当天的场景:徐州市云泉山庄的会议厅内气氛严肃,灯光和目光都聚焦于台上的答辩者,台下第一排坐着评委,后面就是民意测验人员,人手拿着纸笔对答辩者的表现进行记录。选手按抽签顺序上场,必答题被一道道打到投影仪上,每有精彩之处,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有些回答,还是很有水平的。”苗成斌说,答辩结束后,民意测验人员根据各位答辩者的现场表现,将其排出名次。

  调研报告、演讲答辩和民意测验的成绩以3:3:4的比例,被综合汇总。根据排名前后,省委组织部对前3名进行差额考察,其中2名被提为候选推荐人,交由市委全委会进行现场票决,确定孟铁林为最后的候选人推荐人选并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至此,经由“公推公选”的沛县县长候选推荐人得以产生。这是国内采用“公推公选”方式选出的最高级别的干部候选推荐人。

  “公推公选”的公平保障

  “显然,这种干部选拔的方式更民主、更公平,而且更科学了。”辛玉祥的这一说法,得到徐州市干部的普遍认同。

  辛还认为,与经由市委常委会讨论确定县长候选人的传统做法相比,能够影响此次“公推公选”结果的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组成上都更丰富了。

  徐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公推”中的两轮民主推荐以及“公选”中的评委打分和民意测验都表现了较以往更大的基层民主,而最后的全委会票决则表现了更大的决策层民主。

  该负责人解释说,按照传统的做法,首轮民主推荐和民意测验的参与者———徐州754名副处级以上干部以及123名沛县当地、外县和市直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在以往都只是局外人;而此次在决策中起作用的市委全委会约30名成员,除了其中的十几名常委外,在以往也都是旁观者。

  “以往提拔干部,存在‘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而这次,是‘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徐州市政府一位处级干部评价说,“划票的人多了,单个人的影响力降低,就更公平了。”

  苗成斌则将“公推公选”的公平性归结为四个一:统一的起跑线,统一的竞赛规则,统一的合理命题和统一的公正裁判。“只要符合公告条件的干部都可以参加,大家都面对同样的题目,同样的计分方法,有同样的量化标准和同样的裁判,谁行就谁上。”

  “公推按票数,公选按得分。”徐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这是硬碰硬的较量。”

  据了解,为了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避免人情分的出现,此次“公推公选”调研报告和竞职演说的评委,主要来自省级机关和外县市有“县级一把手”经验的领导———省计委、省委组织部领导各一名,江苏其他它县市领导两名,沛县当地领导一名,以及徐州市领导两到三名。

  为了防止私下疏通,这些评委的具体构成和现场的题目一直保密,而6名参与者到沛县报道后,也被“没收”了一切通讯设备,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另外,为了防止字迹辨认,6份手写的调研报告,在统一的电脑打印后,才被送到评委面前。

  同时,为了降低评委打分的偏差,“公选”阶段还特意加入了民意测验的部分。参加民意测验的人员,也来自三个方面。其中沛县地方主要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约占30%,其他县(市)区负责人约占30%,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约占40%。

  由于此次“公推公选”并没有选用笔试的方式,而采用了大量需要灵活运用的题目,尤其是案例分析的运用,被多数人看作科学的命题方式。

  “这种测试避开了死记硬背,如果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就不可能答出深度和广度,所以更能反映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和处理棘手问题、驾驭全局的能力,而这些素质恰恰是一位县政府一把手所必须具备的。”冯其谱说。

  示范效应

  尽管此次“公推公选沛县县长推荐人选”的工作在徐州还仅是一次尝试,但它的“符号作用”已在潜移默化中展现。

  在“公选”过程告一段落后,市政府大院里有位小年轻颇有感慨地对苗成斌说:“苗主任,我想我该好好学习了。”

  有官员这样评价此次“公推公选”的影响:发现了一批人,使用了一批人,储备了一批人,也教育了一批人。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无疑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调查,在江苏各地进行“公推公选”消息传出后,民意和能力的兼备,已成为徐州不少干部努力的方向。一位参与者说:“想坚持到最后,没有群众基础,不行;光当老好人,没能力,也不行。在‘公推公选’方式下,跑官的没法跑了,卖官的没法卖了,而想通过论资排辈升职的熬官者,显然更没了希望。”

  辛玉祥说,过去,人们对干部任命有意见,其实就是对干部任命中的不正之风有意见,如果能采用有效的方式,将不正之风除去,干群关系会好转,而党委的威信无疑也会提高。

  徐州市团委副书记唐健说:“很多原没有进入视野的年轻干部,通过‘公选’也进入视野了,一些人的能力得到了展现。”

  “公推公选”后的反思

  “堵住了跑官者的路,封住了卖官者的门,破灭了熬官者的梦。”今年11月,江苏省徐州市一位县委书记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用了这三句话来形容正在徐州进行的“公推公选沛县县长推荐人”这项创新性工作。

  “创新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一些被实践证明为好的做法完全可以形成制度固定下来,不足的地方需要继续完善。”“公推公选”后,徐州市委组织部也开始总结经验,而来自江苏省委组织部的考察组也正在徐州考察“公推公选县长推荐人”。

  徐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认为,扩大民主推荐的范围,扩大决策层的民主,变常委会讨论为全委会讨论等做法都可以形成制度固定下来。

  由于此次“公推公选”历时一个多月,程序较多,牵扯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各项开支较大,因而如何简化程序,使“公推公选”更有操作性,也是组织部门正在思考的问题。

  “有许多地方还可以继续尝试。”唐健说,“报名的条件是不是可以更放开一些?检验处理问题能力的题目是不是可以再增加一些?形式是不是可以多样化一些?……”

  这位负责人还说,“公推公选”只是用于候选人的选拔,至于这位候选人是否能上任,最终还要看当地人大选举的结果。因而,“公推公选”候选推荐人,与现行的选举制度并无矛盾。

  同时,一位全国人大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公推公选”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确切地说,徐州市的做法只能称为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改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公推公选”,因为此次“公推”的参与者多数为领导干部,只是让更多的干部参与到选人和被选中来,而沛县当地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仍然很低,这种“干部选干部”的形式能否与传统意义上的“公选”等同起来,有待商榷。

  该专家指出,沛县当地的群众对沛县父母官的人选才最有发言权。(记者严晓媚)

  新闻链接

  1、回良玉(国务院副总理、江苏省前省委书记):

  南京市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作出了积极认真的努力,这是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符合干部工作不断扩大民主的方向,对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切实改进作风、更好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起到很好的教育、促进和激励作用。

  2、李源潮(现任江苏省省委书记):

  民主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扩大民主,就要落实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群众会帮助我们避免或减少用人上的失误,帮助我党解决用人上的难题。同时,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这也是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确立一种标准,体现一种政策,树立一种风气,展示一种形象,是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赖和支持的重要途径。

  “公推公选”是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和完善了选举制度,应当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3、孟铁林(江苏徐州沛县首位“公推公选”候任县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当官?怎样当好官?怎样当群众满意的官?

  无论是通过委任制还是‘公推公选’上任的干部,组织上都要加强监督,这样才能保证干部能上能下。提拔是一种激励,同时惩戒其实也是一种激励。

  “公推公选”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步骤。(来源:东方早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了了吧!短信免费发送等你来噢!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大冒险的滋味
探寻无尽欲望边界
非常笑话
搞笑!与众大不同
过瘾!尝尝就知道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古城西安群英“惠”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公车上。女:手移到别处好吗?男:我没勇气再摸别处了…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