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优化生存发展环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9日10:14 南方日报 | |
核心提示 1990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签署承诺履行《儿童权利公约》,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此,国务院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我省也相应地成立了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1992—2000)》,我省根据国家纲要制定了第一个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年9月,省政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又制定颁布了广东省新的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新的妇女发展规划包括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及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法律保护、妇女与环境6个领域共33项主要目标;儿童发展规划包括了儿童与健康、教育、法律保护、环境4个领域,18项主要指标。 今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分别召开了全省妇女工作会议和全省山区妇女儿童工作会议,针对实施规划存在的难点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极大地推进了妇女儿童规划的全面实施。 省委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落实 经济建设妇女挑大梁 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实施,为广大妇女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妇女就业比例提高。2002年城乡女性从业人员约1747万人,比2000年约增加67万人,约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2.3%。 女职工的劳动保护权益基本得到保障。广东进一步规范劳务市场管理,消除在招聘和提升晋级方面的性别歧视。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确保女职工的收入分配权利。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妇女劳动保障权益方面的违法行为。积极解决女职工的困难,到2002年底,全省共有45万名女职工参加了安康互助保障计划,为654名患较严重妇科病的女职工支付了1080万元互助金。 妇女获得较为完善的社会劳动保障。广东妇女参保五大险种的人数逐年增加,到2002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60.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29.6万人,参加基本失业保险374.9万人,参加基本工伤保险448.8万人。与此同时,广东积极开展生育保险工作,参加基本生育保险的职工258.7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27.1万人,其中女性117.0万人,占45.2%。 妇女参政议政比例提高 妇女代表参政比例提高。省十届人大代表、九届政协委员中女性占的比重分别达到25.8%和16.5%,比上届分别提高了0.9和2.4个百分点。 女干部队伍稳定壮大。机构改革后,在全省干部队伍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女干部人数不减反增。截至2002年底,全省干部人数比2000年减少了8.9万人,减少4.4%,但女干部总量达74.5万人,比2000年增长1.1%,占干部总数的38.5%,比200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 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日益增加。21个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都配有女干部,122个县级(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3.1个和5.4个百分点。 农村妇女的民主权利得到重视和保障。从我省第二届村委会选举结果看,全省完成换届选举的21420个村委会中,80%以上村委会有一定比例的妇女成员共17167人,并在村党支部班子中选配了一定比例的女支委。 全省30多亿元助教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妇女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全省建立了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免收制度。2001、2002两年省财政支出7.15亿元,共资助191.8万贫困中小学生。拨款6亿元对2000所老区山区小学进行改造。拿出了20个亿解决“普九”教育欠债问题。安排2.1亿元,连续5年,每年资助5000名贫困家庭子女接受2至3年的技工教育;另每年安排1000万元,连续5年用于贫困家庭子女岗前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消除了性别差异。2002年小学适龄女生净入学率达99.7%,与男生持平;初中女生3年巩固率达91.5%,比2000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男生水平0.6个百分点。关注和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多渠道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提供学位,据教育部门统计,全省解决了近80万流动人口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女生人数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2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在校女生比例比2000年上升了3.3个百分点;在学女博士、女硕士所占比例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3.1个和1.9个百分点(详见图1)。 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全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2002年全省卫生事业经费达64.42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35%。为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省制定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了“母婴安康工程”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妇幼卫生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妇幼保健机构稳定,专业人员素质提高。2002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88.9%,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0.6‰,比2000年下降了0.65个千分点,并首次控制在1‰以内。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比2000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儿童保健管理率提高了0.7个百分点,住院分娩率提高了3.1个百分点,这三项指标的增长幅度居全国前列。同期,婴儿死亡率由16.29‰下降到11.2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1.65‰下降到13.59‰(详见图2)。 妇儿权益得到保障 我省在实施纲要、规划,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有新的进展:一是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如省人大颁布了《广东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广东省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法规,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支持。二是建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机制,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帮助。全省约有500多名妇联干部被法院聘为特邀陪审员。省级和11个地级市已在妇联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妇女权益部或妇女法律服务站,为弱势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三是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2000—2002年间,各级公安部门累计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987件,破获强奸案件5277件,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1640件。 省妇儿工委办 梅州勒紧裤带增加投入孩子有书读 孕妇受呵护 新一轮规划颁布以来,梅州市狠抓重点难点,积极推进规划的实施。 勒紧裤带促教育事业发展。在市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市政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近3年来,共为教育投入经费43.32亿元,其中200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83亿元,比2000年大幅增加3.1亿元,增长41.7%。全市“改薄”学校986间,2001至2002年,共有110785名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子女儿童减免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妇联组织还开展“春蕾女童”助学和救助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活动,两项活动共筹资近200万元,使1600多位困难女童受惠上学,640多户单亲家庭得到资助。2002年,该市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9.81%,在校女生占学生总数的48.4%,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性别均衡发展。 确保三项生命指标全面达标。梅州市地处山区,辖区辽阔,自然环境差,工作条件艰苦,各级政府和卫生职能部门克服困难,积极实施新规划,认真调查分析存在问题,针对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徘徊不下等现状,梅州市府办文印发了《市卫生局关于提高全市农村住院分娩率的意见》,增加经费投入,培训产科专业人员等。2002年投入533万元,加强产科建设,抓好三级妇幼保健网建设,促使“母亲安全”工程有效实施,农村住院分娩率不断提高,2002年达到了80.4%。 梅州市妇儿工委办 德庆配备女干部还设后备人才库 德庆县认真实施新一轮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实行“坚持标准,重点培养,适度倾斜,硬性要求,统一调配”的政策,提出“县党政领导班子要各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县直28个党政工作部门至少要有一半以上单位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至少要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了《德庆县2001—2010年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 目前,德庆县共有女干部2336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34.14%;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均配备了女领导干部;县级党政28个部门中13个部门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镇级党政班子均配备了女干部;175个村委会都配备了妇代会主任;落实后备女干部172人,占总后备干部数的33%。 德庆县妇儿工委办 卫生事业突破重点难点健康直通车开进山区 我省坚持以农村卫生为重点,大力扶持老、少、边、山、穷地区卫生事业,努力为山区妇女儿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近年来,我省加大资金投入,为全省县、乡镇级医疗保健机构完成房屋改造面积400余万平方米,购置设备近7万台(件),培训卫生技术人员近10万人次。全省50个山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建设(人员、房屋、设备)达标率提高到51.4%。2002年底基本完成全省高氟病区72.8万人的改水任务,全省农村改水受益率、自来水普及率、卫生户厕普及率分别达到98.2%、72.3%、70%。 省卫生厅每年把70%的卫生专款用于扶持贫困山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积极组织城市医疗保健机构对口扶持了63个县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建设,组派了715支下乡巡回医疗队,启动了“健康直通车”的扶贫接力行动。省财政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合作医疗引导资金和建立县医疗保障救助基金,扶持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贫困农民参加合作医疗,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目前,全省参加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达1000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20%以上。 全省实施了以农村住院分娩为主线的母婴安全工程。全省山区住院分娩率由1999年61.91%提高到2002年74.93%,是全国增长幅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安排专项经费,加强新生儿破伤风专项整治。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由0.5‰下降到0.3‰;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全省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2002年达到96.04%,10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由1992年的17.88%降至2002年的5.75%。经过妇女儿童两?龉婊氖凳角九慕】邓酱蠓岣摺T胁舅劳雎?28.71/10万下降到25.27/10万,婴儿死亡率由15.81‰下降到11.8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9.54‰下降到14.43‰。省卫生厅 中山市流动人口纳入规范管理和服务 3.9万外来工子女就地入学 据2002年统计,中山市有外来流动人口107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一半,其中妇女56万多人,7—14岁儿童4万多人。历年来,中山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外来流动人口卫生保健和义务教育等问题,坚持“服务在先,管在其中”,为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和义务教育提供全面服务。 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度。先后制定了《中山市加强外来工管理意见》、《中山市流动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中山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方案》,使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市公安局率先在全省实行16周岁以下暂住儿童登记管理工作制度,将4000多名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个人资料录入电脑,对流动人口儿童实行数据化和信息化的管理。 积极保障流动儿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把保障流动儿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纳入全市教育事业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中,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创办了8所颇具规模的外来子弟学校。目前在校的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人数为3.9万人,其中约30000人入读公办学校,9000多人入读民办学校,基本解决了流动人口子女的读书问题。 积极帮助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明确将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孕产妇保健、计划生育纳入流入地进行管理和服务,建立以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为有经济困难的孕产妇住院分娩设置“廉价病房”或酌情减免收费和经济援助,对交通不便的孕产妇提供交通工具等帮助。同时严厉打击和禁止非法接生,5年共取缔非法接生45宗。 中山市妇儿工委办 高州妇女农技唱主角 高州市地处粤西山区,总人口157万,其中女性73万,山地亩产值居全国第一。全市妇女劳力占七成以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高州市妇儿工委坚持以全市439所农村妇女学校为阵地,对妇女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目前,全市90%以上的农村妇女参加了培训,并基本掌握了1至2门以上的农科技术;704名妇女获得绿色证书,439名妇代会主任及101名女能手获女农民技术员职称;500多名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通过培训成为懂经营、能技术、会管理的农村新型妇女人才,其中有302人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 高州市妇儿工委还积极开展“妇女科技直通车”活动。近3年来,市、镇两级“妇女科技直通车”服务中心的技术员1400多人次参与送科技下乡活动,培训妇女20多万人次;直接指导专业户3209户;780户女大户与630名农科专家挂钩结对,其中实现增产增收的有720户。 高州市妇儿工委办 劳动部门加强农村妇女职业培训 152万妇女走出山门 我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各种形式,不断加强农村妇女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今年1—8月,仅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就达1.2万人,占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2%。山区县劳动保障部门以现有培训中心为基础,建立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基地,在珠三角地区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企业建立接收安置基地,实行以岗定培,加快山区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步伐。目前我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两类基地已建成并投入运作。 山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大力组织开发适合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妇女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挖掘“三高”农业、林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的就业岗位等。另一方面,加强劳动力供求信息沟通传递,为山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引导服务。由于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提高了山区妇女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促进了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今年1—8月,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新增输出农村劳动力4.2万人,其中妇女劳动力达到2.8万人,占66.6%。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省山区年在外就业人数超过290万人,其中女性劳动力在外就业152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 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 本版策划:林亚茗 徐林 图: 图1 图2 雷于蓝副省长在全省山区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期间视察梅县南口中心卫生院。 雷于蓝副省长视察梅县友珊小学。 2003年全省妇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的召开,推动了我省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今年1至9月,全省累计安置城镇登记女性失业人员23.2万人。图为湛江女工在工作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