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试点人事改革 国内首位“公推公选”县长产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9日13:46 新华网 | |
据《东方早报》报道 今年10月中旬,江苏省在徐州沛县和常州金坛两地,“公推公选”县(市)长推荐人。这种“公推公选”县(市)级行政一把手的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连月来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经过一番公开角逐,国内首位“公推公选”候任县长于11月下旬在徐州沛县产生。 两轮民主推荐 10月21日上午9点多,刚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孟铁林就拿着准备好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2寸彩照赶往徐州市中山饭店报名,这是徐州市开展“公推公选沛县县长”的第一天。从这天起,这位39岁的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开始公开角逐沛县县长。 在规定的两天时限内,来中山饭店报名的徐州市干部共有70人。 这70名干部具有这样的共同点:学历高———大学本科以上;年纪轻———45岁以下;经验足———市级机关、市辖各县(市)区及市委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事业单位的正副职,副职一般都任职2年以上,部分还有一定的县、乡工作经历。 10月24日上午,徐州市辖县(市)区四套班子成员,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正、副县处职领导,即754名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全部被召集起来,每人在一张民主推荐表上,划上6个人的名字。经过计票,得票最多的前12位得以过关。 3天后,这12位胜出者,又被刷下去一半。这次的评判者为,徐州市在职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约30人。至此,被认为是“公推公选”工作的上半场“公推”宣告结束。 “公选”各显神通 相比前两轮默默旁观的“公推”,对仍坚持在“包围圈”内的6名干部而言,紧随而来的“公选”,显然更富挑战性。 “70选12,是副处级以上干部的‘权力’;12选6,是副市级以上干部的‘权力’;6进3,就是我们自己的‘权力’了,靠的是各自的本事。”12月1日上午,进入6人包围圈、现任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冯其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形容“公选”。 冯其谱之所以将“公选”认为是“自己的‘权力’”,是由“公选”的内容———撰写调研报告、演讲答辩及民意测验决定,这主要取决于答辩者的临场表现和综合素质。 11月3日至5日,6名初步推荐人参加了3个由沛县当地经济、科教文卫等部门负责人介绍沛县情况的座谈会,并进行了1天的独立调研。 11月6日,他们被带进“考场”,在8小时内,完成一篇题为“发挥沛县比较优势,加快富民强县进程”的命题调研报告。 隔日,面对123名民意测验人员和七八名评委,6名初步推荐人发表了以“如何开拓沛县经济发展新局面”为题的竞职演说,并就评委的3个必答题和与会人员随机提出的2个问题进行现场答辩。 上任还看人大选举 调研报告、演讲答辩和民意测验的成绩以3:3:4的比例,被综合汇总。根据排名前后,省委组织部对前3名进行差额考察,其中2名被提为候选推荐人,交由市委全委会进行现场票决,确定孟铁林为最后的候选人推荐人选并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至此,经由“公推公选”的沛县县长候选推荐人得以产生。这是国内采用“公推公选”方式选出的最高级别的干部候选推荐人。 选举负责人表示,“公推公选”只是用于候选人的选拔,至于这位候选人是否能上任,最终还要看当地人大选举的结果。因而,“公推公选”候选推荐人,与现行的选举制度并无矛盾。(来源:北京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