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一个发出伊战爆发快讯 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记者贾迈勒进京领奖(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9日15:55 光明网
  记者 张瑾
  这就是2003年3月20日,贾迈勒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向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报告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消息,使新华社以10秒钟领先全球媒体。

  在全球媒体记者中最先发出伊拉克战争爆发消息的伊拉克籍新华社记者贾迈勒,6日下午抵达北京,接受新华社颁发的“社长总编辑奖”。昨天上午,在新华社组织的“贾迈勒访华媒体见面会”之前一个小时,贾迈勒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中国人眼中的名记

  “他非常害羞地站在他的朋友后面……他相当本分实在,没有因为我们初来乍到,蒙骗我们不知道行情……”华人战地女记者闾丘露薇在她的《我已出发》一书中,这样回忆在伊战期间为她翻译阿文的一名伊拉克人。

  昨天上午9时整,当贾迈勒准时坐在记者面前时,记者看到的是一个本分实在、有些内向的伊拉克人,与闾丘露薇笔下的阿文翻译有几分相似。远离依然动荡不安的伊拉克,从贾迈勒的表情上读不到死亡和血腥。他平静地回答着记者的问题,偶尔露出憨厚的笑容。

  这是贾迈勒第一次来中国,但让他感到惊异的是,北京的许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并且对他非常友善。而在伊拉克,他只是一名普通公民,除了亲人和朋友,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贾迈勒确实已经成了中国老百姓眼中的“著名记者”。前天中午,在长城的一个检票口,一名工作人员得知自己眼前这位老外就是贾迈勒时,激动不已,非要和他合影留念。这名工作人员告诉陪同的新华社记者王波,“我早就听说最先发出伊拉克战争爆发消息的记者是一个叫‘贾迈勒’的伊拉克人,他使中国读者了解到了伊战中更加真实和生动的消息。”同样,前天下午在一辆出租车上,出租车司机脱口而出:“贾迈勒可是个名人。”

  在贾迈勒对北京的所有形容中,“安宁”是被他特别强调的一个词。因为仅仅在三天前,他还身处在一个动荡不安、哀鸿遍野的环境。那是他自己的国度。全球首播开战消息

  在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3月17日,出于安全考虑,巴格达分社的中国记者和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官员一同撤离,前往约旦首都安曼待命。新华社有关伊拉克消息的任务落在了阿文报道员贾迈勒和另外一名英文报道员身上。

  3月20日凌晨5时,天没有亮,一夜没睡的贾迈勒留守在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由于一直担心美国会在这一两天深夜发起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贾迈勒整夜都处在警醒状态。5时30分,一声凄厉的空袭警报打破了巴格达黎明前的宁静,贾迈勒意识到一直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了!他立即从床上跳了起来,飞快跑到位于隔壁的办公室,抄起海事卫星电话,用几乎颤抖的声音向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报告:“巴格达响起空袭警报。”

  紧接着,贾迈勒又跑到分社大楼的楼顶,伴随着猛烈的防空炮火声,从市区卡拉德大街方向传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贾迈勒随即又拿起电话,向开罗发出快讯:“巴格达响起爆炸声,美国对伊拉克开战。”巴格达时间凌晨5时33分50秒,新华社用英文向全球首播开战消息,快于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和CNN等世界知名媒体。后经确认,新华社发布的开战消息,比CNN还快了10秒钟。

  3月20日下午,新华社因贾迈勒全球首播开战消息而颁发给他新华社最高奖项———“社长总编辑奖”,奖金为1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伊拉克普通公务员5年工资的总和。多次直面死亡威胁

  “星期天早晨,巴格达市民在零星的爆炸和炮击声中醒来,黑色的浓雾遮天蔽日……在支离破碎的政府大楼楼顶,被熏成黑色的伊拉克红白黑三色国旗在晨风的吹拂下依然飘扬。”这是贾迈勒对巴格达遇袭后的描述。场面很残酷,但文字很真切。在残酷与真切之间,贾迈勒为了报道新闻,来回奔波在巴格达战火纷飞的街头。有几次,死亡的威胁距离他如此之近。

  一天晚上,贾迈勒在巴格达西部的一个居民区采访。突然,几架美军飞机出现在居民区上空,开始不停地往下仍炸弹。瞬间,地上一片火海,有人不断倒下成为尸体,血泊中儿童在撕心裂肺地呼唤妈妈……贾迈勒惊呆了,他本能地躲藏着,躲藏着。回到新华社巴格达分社办公室,他颤抖地打开电脑,记下了这骇人的一幕。

  在美军占领巴格达西郊的萨达姆国际机场后的一天凌晨,激烈的枪声将贾迈勒从梦中惊醒。凭着他过去作为军人参加过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经验和直觉,他断定交战的地方离分社不远,他立即蹬上中国产凤凰牌28自行车向分社的西面进发。骑了15分钟,在快到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的时候,他看到了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以及从这些兵器中喷出的火光,伊拉克部队在路的另一端顽强反击。为了看清美军坦克的数量,他又往前骑了一段,当时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穿着防弹背心的他自己。这时,子弹飕飕地从他身边飞过,他来不及刹车就从自行车上跳下来,趴在地上……半个小时后,枪战渐渐缓和。贾迈勒拍掉身上的土,赶快返回分社,向北京发出了《美军进入巴格达同伊拉克部队交火》的稿件。不会因恐惧而退缩

  面对记者,贾迈勒说:“在当时那种环境下,人的恐惧是正常的,但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恐惧,因为既然我们没有被美军的炸弹炸死,我们仍在活着,就会去考虑该如何去活着,去考虑做些事情,去工作,而不是退缩不前。”

  “我曾经对新华社有过承诺,战争爆发后要坚守岗位,尽量写出好的新闻,我认为,这也是我对中国亿万读者的承诺。”除了这个听来朴实的原因,贾迈勒说之所以愿意成为新华社的特约记者,是因为他自己一直向往当一名真正的记者,尤其是在自己的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能把身边最真实的情况和是非黑白传达给中国读者和世人。希望中国参与重建

  “经历战争的屠戮和多年的国际制裁之后,伊拉克人对未来的感觉更多的是迷惘和担心。”短暂的沉思之后,贾迈勒说,他自己,还有伊拉克成千上万的普通平民,现在都渴望过上正常、平静、安宁和自由的生活。

  说起对伊拉克未来政权的看法,身为逊尼派穆斯林的贾迈勒并不在乎谁上台执政,逊尼派也好,什叶派也好,伊拉克是一个大家庭,但是要保证“我的老婆可以出门,我的女儿可以上学”。身为两子一女的父亲,贾迈勒的要求并不高。“但是,事实上是,现在战争并未完全结束,美军仍旧是荷枪实弹,而伊拉克的抵抗运动也在继续。”贾迈勒说。

  “但情况毕竟正在改观,因为战后重建已经提上日程。”贾迈勒告诉记者,伊拉克现在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急需投资建设。他举例说,在中国遍地开花的网吧在伊拉克就非常罕见,伊拉克基本上也没人有能力开网吧,现有几个网吧都是承包给外国人才建起来的。他一再表示,其实伊拉克民众很希望中国这样的国家能够参与战后重建,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中国的商品在伊拉克很受欢迎,而且中国对待伊拉克战争的立场,是被伊拉克民众认可的。

  链接

  同事眼中的贾迈勒

  一提起贾迈勒,王波的情绪立即激动起来。作为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负责人,王波在今年3月17日放心地把分社交给了他,正是基于对贾迈勒的信任。

  贾迈勒是在2002年8月被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聘为报道员的,工资并不高,一个月只有50美金,当时对报道员的要求只有两条:懂新闻、会开车。但是贾迈勒非常敬业,每天都呆在分社,一边进行新闻写作培训,一边为中国记者采访提供帮助。用王波的话来说,就是“天天跟我在一起,任劳任怨,做向导、买东西、修汽车……啥事都干”。尤其是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在伊检查时,他一直跟随中国记者进行贴近采访,长达一个多月。有一次,王波给他几百美金,要他准备一些烧伤药和其他急救药品。结果,他只花了几十美金,买了一些烧伤药和绷带,并告诉他,药太贵,钱还是要省着点花。3月17日,王波在撤离前把分社交给贾迈勒,另外给他3000美金以作应急之用,不要怕花钱。4月27日,当中国记者返回巴格达时,贾迈勒将埋在分社院子里的3000美金又完整地还给了王波,王波吃惊之余,也为自己对同事的信任而感到骄傲。(江天)
  图 1 贾迈勒与新华社有关伊拉克战争报道的专刊。记者 范继文 摄

  (来源:京华时报)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大冒险的滋味
探寻无尽欲望边界
非常笑话
搞笑!与众大不同
过瘾!尝尝就知道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古城西安群英“惠”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公车上。女:手移到别处好吗?男:我没勇气再摸别处了…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