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虚拟就业”有伤自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9日20: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作者:王琼杰 随着各地帮扶残疾人就业的一些措施出台,有些企业为了应付上级,虽然给残疾人安排工作、发工资,但却并不让他们上班。据了解,这种有岗无业、白吃“俸禄”现象在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残疾人无奈地将之称为“虚拟就业”。 我国目前约有6000万残疾人,其中70%的残疾人有劳动能力。在国家重视和社会的关爱下,经过不断的努力,残疾人就业率在10余年间从不足50%提高到73%,但残疾人就业仍滞后我国劳动就业的总体水平。为了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国家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要求企业必须优先和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完不成任务的要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超比例完成的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不仅如此,对一些安排残疾人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国家还给予了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在上级指令和优惠政策的吸引下,一些企业为了既能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赢得社会赞誉,又能享受到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个“名利双收”的“虚拟就业”法。 表面上看,“白拿工资、不用上班”似乎是件不错的事儿,但细细想来,这样的“好事”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像安排就业,倒像施舍。 残疾人有着与健全人一样的尊严和价值,有着参与社会的愿望和能力,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虚拟就业”尽管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也省了很多企业认为的“麻烦”,可这并非长久之计,而且这种做法也在客观上伤害了残疾人渴望融入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就业心理。 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改变残疾人经济状况、提高其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残疾人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援助,更需要通过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来展现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呼吁社会要把关爱残疾人真正落到实处,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不要只做表面文章,使残疾人真正做到有岗有业,自食其力。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对残疾人的尊重。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