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20载执着造飞机 受邀进校园与大学生座谈(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0日11:08 新华网 | |||
曹正书是从1984年开始研制飞机的,最初是直升机,后来是有动力的滑翔机。曹正书所造飞机的零件非常简陋,很多材料甚至是从废品站买来。蒙制机翼用的是尼绒胶布;机身的撑杆仅有部分是轻铝管,其余是杉木棍;飞机的两个发动机由摩托车发动机和汽油机改装;飞机的轮子是由童车车轮改装…… 从1986年他的第一架飞机诞生到今年2月,曹正书进行过五次试飞,均告失败。本月7日,曹正书驾驶着他自造的土飞机又一次试飞,然而他的飞机仍未能离开地面。但曹正书依然坚信,自己的飞行梦可以实现。 飞行梦一做50年 15岁时,曹正书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在一个舱中行走着,周围的响声和震动表明他乘坐的是一种快速的运输工具,向窗外了望,他发现自己置身空中,下面是麦田和村庄……从此,这个飞行梦就深深烙刻在少年的脑海里,这一烙就是50年。 少年时代的曹正书,因为家穷没有读过一天书,从小就和父兄一道埋头于田间劳作。但曹正书不安于现状,村子上空偶有飞机飞过,他就想,如果能用飞机运输、播种、施肥,当农民也很逍遥自在啊。 1974年,安县永河镇成立农机维修站,曹正书和另外12名青年被选为技术员。不到一年时间,曹正书就把车、焊、铣、铆、钳和发动机修理等各种工艺学得样样精通,成为维修站里的技术顶梁柱。掌握了技术,少年时的梦又浮现出来。他想,造飞机虽然是高科技,毕竟也是人制造出来的,别人能造,我为啥就不能造?于是一有空闲,曹正书就往废书报收购点跑,“淘”回一些飞机的图片和旧书。 1984年,农机维修站解散,曹正书回到村子,在家的旁边搭起一座简陋的工棚,悬挂起一块小木牌:农机维修。 刚开始,村里人还真以为曹正书是搞维修赚钱,谁也不知道,他竟悄悄搞起了十分“荒唐”的举动:造飞机! 五次试飞均未升空 原本,曹正书的家境在当地比较富裕。可因为要造飞机,他常常把维修收入用来添置材料,家境便慢慢变得拮据起来。妻子因此极力反对他造飞机。为了取得妻子支持,曹正书白天卖力干活,常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可早上四五点钟,他就又起床,钻进他的维修站琢磨、敲打起他的飞机。见老曹如此痴迷于飞机制造,妻子开始支持丈夫的追求。 平时一有空,曹正书就会到镇上的废品回收站去挑拣报废的电机、机械品和一些旧金属,买回家后仔细修理打磨,利用到他的飞机上。 1986年12月,曹正书的第一架飞机终于制造完成了。这是一架直升机,螺旋桨用木板做成,发动机是一个12马力柴油机,飞机机身重200多公斤。试飞那天,数十个村民赶来看热闹。曹正书坐进驾驶室启动发动机,鼓捣了将近半个钟头,飞机还是没有起来…… 查找原因后,曹正书认为是发动机动力不足,他改用65马力的492型汽油机。1990年6月,试飞再次失败。他又将原来的木板螺旋桨换成铝片。同年11月,第三次试飞失败…… 令老曹记忆最深的是去年2月的第四次试飞。这回他将直升机改成双翅滑翔机,飞机双翅长12米,机身重达225公斤。二十多人帮忙,才把这个庞然大物推到附近小学操场。老曹坐进驾驶室,发动机的响声震耳欲聋,前后螺旋桨高速运转,操场上顿时飞沙走石。在人们的惊叫声中,飞机滑行了十多米,不动了。不过从此后,村民们都对他刮目相看了,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老曹飞机的“威力”,都说老曹的飞机总有一天会上天。 今年2月,老曹在小学操场又做了一次试飞,仍然没有如愿升空。 按鸽子的比例重新设计 为什么别人的飞机能飞而自己的飞机上不了天?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因为一字不识,看不懂书,曹正书找不到原因。 一次,他看到路边树上一只鸟受惊飞起,老曹灵机一动,立即赶到镇上买了一只鸽子。回到家,老曹忙活开了,称量出鸽子体重八两,翅膀面积若干平方厘米。老伴在一旁看得奇怪,老曹嘿嘿笑着说:“造大飞机不行,我就造小的。” 今年秋天,曹正书又开始投入他的滑翔机的制造。这次,他造的飞机按鸽子的身体比例设计,飞机翅膀面积和机身重量与鸽子的成正比。 在外人看来,老曹的飞机实在是简陋——飞机长2.5米,前方有个独特的风力导向器,负责控制方向;两翼材料由尼绒胶布制成,展开宽5.3米,折叠后1.2米;机身的撑杆仅有部分是轻铝管,为了节约成本,其它则由杉木棍代替;飞机前后各有发动机,前面的由雅马哈摩托发动机改装,后面由汽油机改装,分别带动一个动力螺旋桨;飞机的前后轮是童车轮胎改装的。 飞机上的每一个零件、每一颗螺丝,老曹都亲手称过,加起来总共105斤。老曹说:“我体重102斤,加机身共重207斤。两个发动机21个马力,完全可以带动起飞。” “我做的这架飞机,方便得很。想飞就把它推出去,不想飞就把它的翅膀拆了,推到屋里放起。”在曹正书的飞机制造车间,他一边演示安装一边介绍:“我这架飞机可以在50米(高度)以下飞,将来可以用来打农药,在田坝里打转。凡是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事,我都要做。” 飞行教官专程义务指导 11月26日下午,一位“神秘人物”来到曹正书的农家小院。曹正书快步迎出院门,紧紧握住来人的手说:“我一个人摸索了20年,今天终于盼来老师指点了!” 来人是村支书赵云书托人请来的四川某飞行俱乐部的飞行教官谢尚志。谢教官听说老曹的事后,表示不收分文为老人提供义务指导。 一见老曹的飞机,谢教官笑起来:“乍一看蛮像歼-10战斗机呢,还是鸭式结构的飞机。”老曹顿时来了精神,给教官讲起飞机构造,各种零部件的功能。 这飞机造得到底合不合理?谢教官先测试飞机的重心。他叫老曹坐进驾驶室,围观的村民找来一根粗木杠,穿进飞机底部像抬轿子般把飞机抬起来。谢教官仔细查看后点头说:“重心符合飞行原理。” 老曹灵活地操纵着飞行导向器操作杆,谢教官试了试说:“操纵还灵便,但是如果飞起来后风力鼓动大,导向器可能会左右摆动,到时候飞机会失去控制。要用橡皮筋拴定两端,让操作杆自己‘找中’,操作时就不费力了。试飞时,一定要左手握紧操作杆,右手控制住油门操作杆,不能松手。” 看见飞机后轮没有减震装置,谢教官要老曹在后面安装减震,同时要他尽量少装弹簧,已有的弹簧需要用钢丝固定保护,以免飞机着陆时弹簧飞崩伤人。老曹专心地听,不时用力点头,他说:“我今晚上就改装。我还要安机壳,把它打扮漂亮些。”谢教官忙阻止:“不用了,尽量减少机身重量。” 教官不忍心打碎他的梦 老曹的试飞地点初定在村里白溪河边的红庙子坝,谢教官来到现场察看。穿过一片农田,来到红庙子坝,一片平坦的空地展现在面前,纵向长约270米。 谢教官摇头说:“长度不够,你的飞机至少需要300米长的跑道。”随行的赵支书说:“前面的机耕道咋样?如果行,我组织人整整。”谢教官到实地看后说:“地面不平整,飞机跑不起来。”赵云书一拍脑袋:“金星村有个渔场,是水泥路,宽5米,长500多米,周围也没有电线杆和住户,我去交涉!” 谢教官要回成都了。老曹跟在后面,不停问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20年来堆积的疑问实在太多了。谢教官临上车,老曹充满期待地问:“谢老师,你觉得我的飞机这次到底能不能上天?”这是他憋在心底很久的问题。 谢教官郑重地对他说:“最好不要贸然试飞,因为你不熟悉操作系统。最好是先把它当摩托车开,熟悉机器部件和操作,同时也熟悉场地。如果飞起来了,要赶快下降,高度不要超过1米。只要能飞起来,就已经非常不错了。驾驶时千万要注意安全。”他还叮嘱老人,不要再花钱购置零件,在现有基础上作一些改进就可以了。 等到上了车,谢教官才对周围的人感叹:“其实老曹的飞机能上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们驾驶的飞机转速是每分钟6500转至7000转,而他的飞机只有3000多转。但我真不忍心打破一位老人家的梦。这个梦他一直做了50年,坚持了20年,造飞机已经成为他的精神寄托。我如果破了这个梦,那太残酷了。” 第六次试飞又告失败 经过对飞机近10天的改造,12月7日,曹正书开始了他的第6次试飞。 12时19分,老曹最后一次检查了自己的飞机,下决心推出去试试!他在前面拉,赵支书和邻居齐来帮忙在后推,飞机“咯吱咯吱”响着慢慢出了维修店。 停好后,老曹拿出了他新买的飞行帽——摩托车头盔戴上,紧了紧裤带,然后拉动后引擎,赶忙钻进驾驶舱。调试一番后,前引擎在后引擎带动下也启动了,老曹大声吆喝:“让开!让开!”人群闪开来。老曹轰大油门,前后螺旋桨飞速旋转,飞机像摩托车般冲了出去。 12时24分,飞机驶过学校操场,拐上了村里的土马路。 等人们跑到马路上,老曹已掉头向这边开过来。赵支书拼命打手势,叫他停下来。“感觉咋样?”支书迎上去问。老曹钻出机舱说:“地面颠,风也太大。才跑了6分钟,我要到机耕道试飞。” 老曹再次启动引擎,将飞机开到机耕道,将双翅展开。附近的田埂上站满了闻讯而来的村民。赵支书叮嘱:“千万不要慌,把舵把牢。如果飞上去了,一定不要飞太高,不要飞太远。”老曹在头盔里瓮声说:“我飞上去的话,只打几个旋就下来了。” 12时48分,老曹轰大油门,飞机摇摇摆摆向前冲去,围观的村民都大声叫起来。跑出50米远后,飞机向左边一歪,陷进了麦田里。人们连忙赶上去,老曹从里头站起来,说:“莫的事。这路面跑不起来,前面的导向器太沉了。” 第六次试飞还是没有飞起来。不过老曹没一丝沮丧:“失败一次,我会获得十倍的经验。”他很快又找到了改进措施:下一步要取掉前端的风力导向器,那样至少可以减少10斤以上的重量;取代风力导向器的将是一块铝合金片,那仅起一个美观的作用,空中转向将完全由螺旋桨控制器来完成…… 受邀川大座谈感动学子 曹正书造飞机20年的执着精神,感动了许多人。昨天,四川大学向他发出盛情邀请,老曹成为川大107年历史上第一位受邀进入校园座谈的农民。 一字不识的农民造飞机,这背后有多少苦乐?大学生怎样提高动手能力,告别“高分低能”?百年前人类就发明了飞机,在飞机工业成熟的今天,倾一己之力造飞机到底值不值?……曹正书与学子们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提问:“曹大爷,你的飞机是怎样造成的?这20年有人给你资金赞助吗?有没有人反对?”“您造的飞机如果真上天了,拿来做什么?”老曹笑着一一作答。 随着对话的进行,学生们的问题越来越尖锐。“你的飞机使用的材料大多是废品改装来的,这能保障飞机的安全吗?”老曹的声音高起来:“谁说我的材料是废品?我选择材料的标准是轻便、结实,只要是好材料,我宁愿花最高价也要买下来。” “飞机上天100年了,飞机制造工业已经很发达了,你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这样做值不值得?”老曹的脸涨红了:“值!我对生活中自己不知道的科学原理都感兴趣,都要刨根问底。好多人都是睡在银子堆上还不晓得。我相信只要自己去‘找银子’,啥子问题都可以解决。” 座谈结束,学生们争相向老曹表达他们的感受:“我们应该学习您的精神,为国家作贡献!”“曹大爷让我体会到,执着+兴趣+科学的态度就能创造无限的可能!”“以后不但要学理论,也要多动手操作。” 听到这些话,老曹站起来连连摇手:“我是个大老粗,什么也不懂。你们有福气,将来造航空母舰,把中国的红旗插到月亮上面去。”(来源:北京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