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李毓芳:“项羽没烧阿房宫”说法无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1日02:34 北京娱乐信报 | |
李毓芳领队向媒体介绍阿房宫遗址考古新发现。继 颖/摄 “项羽没烧阿房宫”说法无误——考古专家:我就是要给项羽“平反” 近日,有媒体刊发“项羽没烧阿房宫有误”的消息,本月9日、10日两天,记者就此采访秦阿房宫考古工作队领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毓芳以及该队顾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从他们那里记者再次得到确认:“可以肯定地说项羽没烧阿房宫,应该为项羽平反。” -前殿没有任何焚烧的痕迹能证明阿房宫被火焚烧,“红烧土、碳灰等”是重要证据。 李毓芳告诉记者,她接受某报采访时没有说“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发现‘大面积’红烧土”,而是压根没有发现红烧土。她再次重申,“通过一年来的考古工作,目前勘探面积已达20万平方米。我们采用梅花布点法,每平方米钻探5个深达夯土的钻孔,在挖掘的1000平方米面积中,均没有发现前殿有任何焚烧的痕迹。” “作为阿房宫的核心建筑、宫殿群的前殿没有发现任何火烧痕迹,项羽火烧阿房宫三月的说法有何根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古专家反问记者。 专门进行都城、宫殿遗址考古达30多年的李毓芳领队表示,她感到奇怪的是,工作队在一年多的前殿遗址勘探过程中没有发现一枚当时普遍使用的秦代瓦当及其碎片。“这说明当时阿房宫主体建筑没有封顶(不排除附属建筑有完工)。”刘所长分析说,“阿房宫可能是基础打好了,但宫殿没有完全盖好。当时修阿房宫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劳动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没修完,秦二世就垮台了,阿房宫的活也就没完。这次考古没有找到封顶的东西也是一个佐证。从另外一个侧面分析,阿房宫没修好,也就没有什么好烧的。” -《史记》并未说项羽火烧阿房宫 刘所长表示,此次考古挖掘表明,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面积达54万余平方米,是非常大的宫殿群,是阿房宫的主要建筑和核心建筑。 刘所长认为,“《史记》并没有说项羽烧了阿房宫,只是说烧了‘秦宫室’,而且考古已经发现烧的‘秦宫室’是秦咸阳宫。杜牧的《阿房宫赋》说项羽火烧阿房宫也正好反映杜牧的历史观,是拿历史说事。不要忘记历史文献是有政治色彩的。”“考古是用事实发现、修改和纠正文献,不是套用历史文献”,李毓芳这样说。 -一个地方有没有被烧很容易判断 刘所长告诉记者,遗址考古学与一般的考古是不一样的,需要用“最小的发掘面积解决最大的问题,要选择有代表性、概括性的点,用最小的发掘面积,付出最小的代价揭露有待确证的问题。”“发掘是解决局部地区时代问题,钻探是打出柱状断层剖面,一个地方有没有被烧很容易判断,我们钻探了数万个孔都没有发现前殿夯土被火烧的痕。” 刘所长称,“如一滴水就能反映整个海洋一样,有经验的考古学家通过科学的手段是可以用抽样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更何况事实上我们目前的勘探面积已超过遗址面积的一大半!” “现在我肯定地说项羽没有烧阿房宫,至少没有烧阿房宫前殿”,李毓芳称,“我就是要给项羽平反。” -农民越过汉代层取秦代文化堆积不可思议 有人提出,“农民在平整土地的时候,把秦代火烧遗存取走了。”就此,李毓芳告诉记者,考古队在前殿遗址发现的地层为耕土层、扰土层、汉代文化层(出土秦代瓦片为主、汉代瓦片为辅)。“中国农民平整土地能够穿过比较完整的汉代文化堆积层,即穿过晚的文化堆积层,将早的文化堆积层拉走。那也太不可思议了!” 李毓芳称,在前殿北墙的挖掘过程中,耕土层下就是夯土墙,说明上面部分有可能被后代破坏了。但在遗址其他大面积勘探过程中,都是在耕土层下1米到1.4米深才见到夯土台阶原面,而上面的土都是后来所堆积,农民取走的土应是更晚的土层。 就一些言论,李毓芳表示,学术争论应以摆事实讲道理为基础,讽刺、挖苦、乱扣帽子都是不正当手段。 -背景资料: 为弄清阿房宫遗址的性质、范围和内部结构,去年10月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考古所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首先在前殿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并得出项羽未火烧阿房宫的结论。 本月初有媒体报道:“项羽没有焚烧阿房宫”说法不准确,目前为项羽“平反”为时尚早。该媒体称,首都考古界专家、研究《史记》的学者的意见是:仅根据在阿房宫前殿范围内未发现大面积红烧土的事实,尚不能否定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的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 信报记者胡劲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