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超级石油买家 影响全球能源流动中国改变世界石油格局(第三只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10:15 环球时报 | |
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中国的工厂在加班加点地运转,消费者购买的汽车今年有望达到200万辆,这个国家正在形成对石油的巨大需求。中国寻求稳定石油供应的努力也正在改变着全球能源市场格局。 今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石油采购量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强劲的经济发展速度。2003年头10个月,中国进口石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增长一倍,达到每天400万桶。到2030年,预计中国每天将进口大约1000万桶石油,几乎相当于美国目前的进口量。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石油产量却依然变化不大。 中国石油需求增加对美国产生巨大影响 从休斯敦到伦敦,再到莫斯科,各大石油公司都在试图争取中国石油市场的份额,分析家们也纷纷揣摩中国成为一个超级石油买家对石油市场、环境和世界政治的影响。一些人担心,尚无大规模战略石油储备的中国将出于对石油的渴求,而同美国在中东展开竞争。另外一些人则比较乐观,认为中国会意识到维持该地区的稳定才是其关键利益所在。英国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皮特·戴维斯最近在造访俄罗斯时曾对记者表示,“中国现在对能源流动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力,它的影响力不仅是在亚洲,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整个世界能源市场的重心都在转移”。 到目前为止,中国最明显的影响力体现在价格上。近几年,中国被指责向美、日大量出口低价T恤、运动鞋、收音机和其他商品。而在每年交易额达1万亿美元的石油市场上,情况正好相反。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有大约1/3将来自中国。欧佩克能在今年多数时间内把油价保持在每桶至少30美元,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的石油需求在美国也造成了地缘政治影响。不久前,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讨论了中国对石油的巨大需求对美国获取能源供应将有何影响。去年,五角大楼还审阅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研究的是如果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关系更加密切,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何种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迅速增加的汽车数量也使人们更加担心这个国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在下一个十年,奔跑在中国公路上的汽车将增加4倍,达到1亿辆,大约是美国汽车总数的一半。中国准备在2005年以前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计划在2008年推出甚至可能比美国还要严格的标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退休的石油勘探部主任翟光明(音译)说:“如果我们所有的自行车都换成汽车,那将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会让全世界感到恐慌。” 石油利益上的趋同可能会把中美拉得更近 中国石油进口不断增加,其薄弱方面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过去,中国总是用各种手段制约那些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跨国企业;而现在,当中国被迫同日本及其他石油进口国竞争时,也受到了这样的制约。中国在中东的风险尤其明显,中国进口石油的一半来自该地区,能源生命线越来越依赖监护着世界海运线的美国海军舰队。和华盛顿一样,北京将越来越需要中东的稳定,以确保可靠的石油供应能维持在一个中等水平的价格上。长期来看,这种利益趋同可能会把中国和美国拉得更近。 中国密切关注能源安全问题已有多年。很久以前,政府的经济学家就对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的危险提出了警告,认为这不仅使中国外汇大量外流,而且还要依赖不稳定的海外市场。进口石油也击中了中国自给自足理念的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工厂消耗了大量石油。与此同时,上世纪90年代末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巨大的经济变化,也导致石油需求增长。和亚 洲较小的国家一样,中国经济增长也过分依赖出口,容易受到海外经济突然疲软的拖累。为了刺激经济,中国政府开始向基础建设投入数十亿元,鼓励银行贷款,并放松对购房和汽车生产的限制,以刺激大众消费。这些措施使中国住宅和汽车销售额猛增,导致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 俄罗斯这个石油供应源,对中国来说并不可靠 今年5月,中俄签署协议,同意建造一条管线将西伯利亚原油供应给大庆,届时燕山石化公司也将从这条管线得到石油供应。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尤科斯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订了协议,前者承诺每日通过管线向中方输送40万桶石油,此管线将在2005年前建成。但俄罗斯并不是可靠的供应源。尤科斯的大股东霍多尔科夫斯基已在克里姆林宫的一场政治斗争中入狱,为该公司未来与中国的合作投下了阴影。同时,俄罗斯政府也暂停了中国项目,总统普京正在考虑另一选择,即修建一条通向太平洋港口的管线,不仅能向中国,而且还能向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供应石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极力游说修建这条管线,并承诺出资数十亿美元。他甚至在出席圣彼得堡峰会时带上了一位柔道大师,以取悦普京。 中国的不安全性令全球石油大王们紧张。中国是他们担心的首要问题,因为和其他主要工业国家不同,中国没有能在供应短缺情况下提供缓冲的大规模战略石油储备。由此造成的缺口甚至惊动了工业世界的能源监督机构。(摘自12月3日美国《华尔街日报》) 《环球时报》〔20031210 第13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