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高职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3日20:3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李江涛)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现实,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开办高职教育的高校,应该针对社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多设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师资水平,为高职生选配高水平的教师。 2004届北京高校高职类毕业生双选会13日在首都体育学院举行,140多家用人单位共提供职位约3000个,数万毕业生到会求职。 在双选会现场,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告诉记者,北京地区高校2004届毕业生数量超过13万人,比上年度增加2.7万多人。其中,高职毕业生为24663人,比上年增加了91%,增幅最大。 他说,2002年和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高职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不到60%,明显低于同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于高职教育了解少,对其认同程度低,许多人甚至不知道“高职”和“职高”有何不同。任占忠解释说:“高职”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而“职高”是指职业高中教育,二者在学历层次、培养模式上都不相同,但也有培养学生实用性、毕业生动手能力强的共同点。北京市教育部门为高职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会,吸引一些服务行业的单位参会,就是为了加强供需双方的了解,特别是让用人单位多了解高职教育。 其次,高职毕业生个人期望值过高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原因。任占忠认为,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决定它的毕业生就是到基层和第一线去工作。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高职毕业生应该调整就业期望值,摆正心态,并注意发挥自己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优势,在基层和一线工作岗位上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个原因是部分高校在学生培养质量上出现问题。任占忠说,少数高校的专业设置严重地与社会需要脱节,由过去的大学专科变为高等职业教育时只改了名称,专业一点没变化。而相反,有的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做了相应调整,或改变了培养方向,则促进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有的学校2005届的高职毕业生都被用人单位预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