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小时:邵阳百姓打分 政府实行末位淘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3日22:58 CCTV《经济半小时》 | |
邵阳警察 今天我们来关注干部管理,这其实是一个和经济有着紧密关系的话题。我们知道投资环境分软环境和硬环境,干部的工作效率、作风就是软环境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年7月8日,湖南省邵阳市开始让全市老百姓给45家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和效率综合打分,凡是连续两次测评排名最后的部门,其领导将被责令辞职。12月份,第二轮测评结果即将公布,我的同事孙菁也赶到了邵阳,看看市民给政府打分会给邵阳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湖南邵阳:市民打分 政府紧张 按照今年7月14日,邵阳市对全市政府职能部门展开了第一次测评结果,记者找到了在测评中位列倒数第一的城管局长王桂保,在市城管局的办公室里,他告诉记者,他说,在新的测评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他还是这个单位的一把手,但是他也坦言,在全邵阳市,他是最有可能被第一个责令辞职的处级干部。 湖南省邵阳市城管局长王桂保:“过去我在工作方面都是很顺利的,也是想把工作做好,不是一个偷懒的人,一辈子来五十来岁了,都从来没挨过很大的批评,另外一个也感到很内疚。老百姓对我们城市管理方面确实认为还有很大的问题,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真正地上到水平也是一种内疚。但作为局长来讲,也有很多对不起来百姓的地方,对不起单位的同事的地方,感到一种愧疚。” 记者:“您更多地觉得是愧疚,有没有别的因素?” 王桂保局长:“没有,没有别的因素。” 面对自己单位评测的结果,一局之长面对镜头掩面而泣,局长坦言,自己泪水中既有愧疚,更多的是压力。 让局长们感受到压力的,就是眼前的这份市政府文件,和这份《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同时公布的,还有发给老百姓的调查问卷。问卷刊登在当地的《邵阳日报》上,问卷中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表现规定了三项测评指标: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打分的人是全邵阳市的老百姓。11月28日,全市展开第二次测评,按照《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的规定,如果城管局和市交警支队还是排名最后,他们的负责人将被责令辞职。 在市优化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里,记者正赶上工作人员清理整理反馈回来的调查问卷。11月28日刊登在《邵阳日报》上的调查问卷,总共有1.2万份。 邵阳市委办综合调研室工作人员李荣卫:“三四天时间已经收到一千多份了,快两千份了。” 李荣卫是邵阳市委办综合调研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全面负责优化环境的测评工作,他告诉记者,不测评不知道,评出来的结果让很多政府部门都很吃惊,一些负责人才知道,老百姓对自己的工作是多么地不满意。 当地百姓:“把你那个摊摊呀,小摊子呀,给你往外一掀,把农民挑的担子给你抢了。没有交警指挥,这个交通全乱了。” 这些话,市委书记蒋建国只归结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领导干部的不作为,是职能部门工作的低效率。 湖南省邵阳市市委书记蒋建国:“有那么少数干部是纪律不犯,工作也不做,错误没有,成绩也没有,那么对这部分同志,到底用什么方法来促进他?干部总是有上有下,过去下的过程当中往往是其余的手段,或者年龄因素等等。我们认为缺乏一个既能分出干部的优劣,又能为干部所接受,群众所拥护,合情合理比较规范的做法。” 在经过一年半的酝酿、讲座和试点探索之后,邵阳市在今年7月8日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关于干部辞职的比较完整、规范的制度文本———《邵阳市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办法中对领导干部辞职的方式规定了31条细则,其中规定: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全市性综合测评或优化经济环境评议中连续两次排末位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责令辞职。 蒋建国:“我们的辞职制度,我们认为追究的是无功便是过。不管你的过程有多么出色,但是最终没有好的效果,实际上是追究一种工作效果的追究制度。” 在邵阳一些政府部门的内部,也有人认为邵阳市委市政府在干部的罢免上未免有些不留情面。但是,市民们看到的是,这一剂猛药的确让一些部门领导感到了危机,紧张了起来。 制度更新 邵阳现状 李厚璋在公安战线的领导岗位上已经摸爬滚打了20多年,作为市交警支队的支队长,他没有想到会在第一轮测评中是倒数第二的结果。更没有想到一个天天要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警察居然在百姓心目中的口碑是那么差。湖南省邵阳市交警支队的支队长李厚璋:“我要让事实让时间来证明,组织上选择我没有选择失误。第一个事,我就立即召开党委会议,对照行风测评的内容认真地查办问题,到底交警支队有什么问题?” 李厚璋请来了邵阳市城调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交警为民服务的调查”,记者注意到被调查的内容涉及上百项,最终,李厚璋注意到老百姓的不满集中在两大问题上:一个是交警的到岗率不高,导致交通混乱的情况没人管;一个是交警在执法过程中随意性大,导致执法不公。针对这两大问题,他开始领导交警进行全面整改。李厚璋说他们现在把能上路的交警全部实行了岗位责任制,每个交警包路段上岗,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交警必须要在指定位置疏导交通。在一个十字路口,记者正好碰上一位督察。 记者:“今天上午您查了多少个岗?” 邵阳市交警支队督察:“邵阳市所有的岗都查了。” 记者:“所有的岗位?” 督察:“十多个岗位。” 记者:“查了之后结果是什么?” 督察:“结果还比较好。” 针对另一个执法不公的问题,交警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果遇到司机违章,现在交警只开具这样的一张暂扣凭证,然后司机拿着它到各大队的处罚中心接受处理。在城东交警大队记者看到,各种处罚标准都有明示,工作人员只要在电脑里输入被处罚的代码,就会自动显示违章司机需要接受多少罚款,司机可以持罚款单据到银行缴纳罚款。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都不再接触现金。 湖南省邵阳市城东交警大队工作人员:“过去我们说不罚款那就不罚款了,现在权力小了。但是我们感觉到,这样规划之后,老百姓满意了,我们自己也轻松了,管理起来也方便。” 杨修文告诉我们,处罚中心发挥作用之后,今年下半年,城东大队的罚没款收入比上半年增长了15%,他说这增加的15%的钱,有可能就是以前职务违规,执法不严的金额。现在要做的,就是杜绝以前引发群众意见的每一分罚款。严格执法的同时,在路上维持交通的民警每天的工作时间也都在12小时以上,加上畅通的路况,他们希望能在邵阳老百姓面前重塑交警形象。 就在邵阳交警全面整改的同时,城管局也正在树立实实在在的新形象。王桂保:“当天下午就召开党组会议,我就坐在在这里,其他的局长也都坐在这边。当时在会上我们研究了一个问题,一是如何正确面对测评的结果,主要是稳定情绪;第二个是正确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 王桂保给记者拿出一些文件,文件上显示的日期表明,8月14日市委公布测评结果,仅仅隔了一天,16日,城管局就拿出了整改的方案,对执法人员建立了岗位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定责任、定路段等“五定管理”和不准砸物踢摊粗暴执法等“八不准”管理。并且设立了“城管110”热线电话,随时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和求助。对人民群众投诉举报和新闻媒体曝光的问题要做到受理率100%,出警率100%,处理率100%,对重大问题的反馈率要达到90%以上。在“城管110”热线电话的值班室,记者看到每一个接到的电话都写上了处理意见。 蒋建国书记:“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接触群众越多的部门意见越多,做事越多的部门意见越多。如果说是特别是做事越多的部门,意见就越多的话,这就会有失公允了。另外一个客观原因可能有,主观上也有。总之,一个部门做了很多事情,而导致最后群众还是不满意,总还是有主观因素的。” 其实,公道自在人心。政府部门做了实事,老百姓不会看不出来。力主实施综合测评的邵阳市委书记蒋建国就曾经反复强调,现在市民主要是要求主管部门要负责,执法行政要公道,如果各职能部门自我要求能严一点,百姓还是很宽容的。但是,邵阳市的城管和交警两个部门觉得,市民对它们的认可度低,除了以前的工作态度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 邵阳改革前景 邵阳市是湖南中西部的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个城市一年各项开支23个亿,财政收入却仅有14个亿,是典型的入不敷出。城管和交警部门的领导认为,如果测评中,不考虑这样的经济条件,结果会有失公允。我们的记者孙菁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调查。 邵阳市是湖南中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GDP总量只占湖南全省的6.3%,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4亿多,但是各项开支要达到23个多亿,应该说,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面临资金紧缺的问题,虽然城管和交警在看到自己的测评结果后都在积极地想办法,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但是基础设施落后也的确在客观上给两家单位的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因素。两家单位的领导会不会成为邵阳干部辞职制度改革的牺牲品呢? 记者在邵阳市区的路口很少能见到红绿灯,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为了维持好路面交通,一些主要路口不得不安排两三名交警,这样本来靠信号灯就可以通畅的交通却要挤占大量的警力,对此交警支队的副大队长杨修文也是无可奈何。 交警支队副大队长杨修文:“你像这样的繁华的地带,车流人流都比较多的地方,大概有十多处都没有设置红绿灯。现在关键的就是没有钱,设置一个路口的红绿灯要十多万,好一点的要二十万。但是如果说你把十几个路口的红绿灯都设置上,那就等于将近两百万元。但是现在政府因为财政比较困难,所以没有钱,就一直没有开始做。” 和交警支队感到同样为难的还有城管局,面对记者的采访,王桂保毫不讳言,当很多城市在争创卫生城的时候,他们还在为清理主要街道上任意堆放的垃圾而犯愁。 王桂保:“到今年上半年以前,我们街道的果皮箱都没有很好地规范,没有很好地设置。” 不光是果皮箱严重不足,王局长还告诉我们,邵阳市道路狭窄,导致交通拥堵;下岗工人多,导致摆摊设点的摊贩多;地处山区,摩托车数量达到3万多辆,导致交通混乱,要进行治理都需要资金做支持,从8月份以来,城管局想办法筹措了3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的改造,但是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这点资金有些杯水车薪。 王桂保:“像常德市它是一个后起之秀,它一年的城市维护费是1.5个亿,可用资金2个多亿,我们占它的十分之一。对于这些我们做好做不好,如果从经费上,那就是说你没有给我钱,我怎么把事情做得好,那这个事情就我想去解决,我也没有钱去解决。” 对于城管局长的抱怨,邵阳市委书记蒋建国也觉得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蒋建国:“在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管理基础比较差的地方,没有这支城管队伍是不行的。但是它这支队一上去工作,它往往就力度比较大,力度大当中就带来一些群众认为的执法不文明的问题,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又希望他们把事情管得严一点,又希望能够得到群众的满意。” 尽管是两难,但是面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邵阳形象”的口号,蒋建国还是认为干部辞职制度必须要坚持下去。 要改革就要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也就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在一个比较闭塞,观念不很新的地方,压力大的很。但是改革就像给病人动手术。会疼,但是不动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只能走下去。 蒋建国说他期待一个凤凰涅磐之后,经济大发展的新邵阳,而在此之前领导干部的新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蒋建国:“要改革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要改革就是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在一个交通闭塞,观念不很新的地方,这个压力大得很。所以我们认为,我们下的是决心,国家改革就像给病人动手术一样,不动这个手术就是死路一条。但是动这个手术是要发生疼痛的,是要出现风险的,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往前走。” 邵阳市现在大做人的文章,在蒋建国看来,也是想用优秀的的软环境来补硬件的不足,他坦言,虽然自己常说条件不好要靠干部来补,财政不好要靠作风来补,但是要想让所有适用辞职制度的领导干部都觉得公正、公平,只有真正发展当地经济。 蒋建国:“这给我们这支城管队伍包括交警队伍,他们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造成了一个条件不足。这种条件还要改善,所以我们最近做了一个计划,就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简单来说就是18个字两大桥、二十条路、两电站、三设施、旧三公园、新三公园。” 像类似邵阳这样的做法,过去很多地方都实施过。不过,因为缺乏一个严谨的制度,往往最后流于形式。邵阳当地老百姓告诉我们,他们目前非常赞成这个办法,但是他们也希望这个办法能够更严谨更具备操作性,而且要作为一个科学的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经济半小时》记者:孙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