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由重视经济赡养转向重视精神赡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4日16:37 新华网 | |
新华网济南12月14日电(记者温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百行孝为先”等古训如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相比于过去的经济赡养,现在的老年人更期盼的是来自儿女们的精神赡养。 一项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表明,截至2000年,我国城市老人的年人均收入已达到8496元,农村老年人的年人均收入达到2232元;与此同时,他们家庭生活中的自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目前老年人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质量的前提。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邬沧萍教授认为,如今老年人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文艺活动、体育锻炼、登山旅游等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但是爱好不能代替儿女的亲情。”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台恩普介绍说:“现在老年人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退休后的不适应感、孤独感;失去亲人的丧失感;子女不孝敬产生的郁闷;因为‘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而萌生的生命所剩无几的恐惧感。 据调查,一些城市约有七成的青年人对父母缺少精神关怀,双休日也很少上门与老人共度周末。“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台恩普说,“其实老人们更喜欢小辈们经常陪他们聊聊天,说说笑笑,他们需要儿女一种细腻的情感,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曾经有过“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但随着社会的变革,老年人选择独居的越来越多。根据调查,在城市中有37.3%的老人独自居住,在农村这一比例为32.9%。 “在这种情况下,孝敬只能力所能及了。”山东省老龄委主任褚庆观说,“平时儿女忙事业、忙工作,但只要有可能,就应该跟父母通个电话,或是上门看望一下,这是给钱给物代替不了的赡养方式。”(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