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者上街调查市民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08:12 新华网 | |
调查背景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66周年祭日。66年前的这一天,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一个月内残杀30余万人,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66年过去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也走过了31年,可日本政府却将战争历史从教科书中删除……一位在南京教书的日本籍教师说:“忘却历史的不仅是日本人,我在南京这些年,跟南京的年轻学生说起这段历 那么,现代的中国人是否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又如何看待那一段耻辱的历史呢?本报记者展开了对南京大屠杀认知度的深入调查。 现场提问一: 纪念日、遇难人数 地点:北京新世界商场附近某快餐店 时间:12月14日上午10时 对象:15名年龄在15至30岁之间的年轻人 在快餐店,当记者问“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的时候,大多数年轻人一脸茫然,称“不知道”或“没想起”的有13人。不过这13人全部表示“知道南京大屠杀”。一位28岁的女子先是说“想起来了,报纸上说过”,后又表示“一年中的纪念日太多了,都麻木了”。全部15名受访者中只有一名江苏来京人员表示:“知道这一天,是12月13日,过去在老家,每到这一天,学校都会组织活动。”记者的第二个问题是:“你知道有多少同胞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15人中有6人回答出了正确答案“30万”,表示“不知道”或“记不清”的有5人,其余4人给出了错误的答案。有一位姓孟的高中生说:“不是300万就是3000万,上学的时候还真学过。”在15名受访的年轻人中,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表示“关注”或“偶尔会关注”的仅有4人,其余11人表示“不关注”。当记者问这11人不关心的理由时,其中7人认为“与我没有关系,我只关注身边的事”。一位27岁的男子对记者说:“我家全是北方人,没有人在南方。” 现场提问二: 纪念采取的方式 地点:天安门广场 时间:12月14日上午9时 对象:15名年龄在35至50岁之间的中年人 在天安门广场接受采访的15名外地游客和本市市民中没有一人知道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对于记者“纪念南京大屠杀是否必要”的问题,他们全部表示“应该”或“有必要”。 一位甘肃游客对记者说,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一个典型事例”,所以应该“通过纪念南京大屠杀,让大家记住日本侵华罪行”。 当回答“媒体是否该关注并报道有关纪念活动”时,5人表示“没有必要”;其余10人表示媒体“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关注与此有关的新闻,“因为这是整个国家的耻辱,媒体应该提醒百姓,让大家记住。”来北京旅游的一位香港游客说,媒体关注此类新闻“应有理有节”。调查进行到对纪念方式的看法时,15名受访者的意见多种多样。有5人表示“应该干好本职工作”,5人表示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还有一位中年男子表示:“不能光在什么纪念日搞纪念活动,纪念活动要更加广泛,不能局限在几个大城市。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让下一代人记住这个国耻。” 一位45岁的中年男子一大早就来到天安门广场放风筝,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地上休息。在一番交谈后,记者问他:“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我们中国人该怎么做?”他只说:“教育好咱们的下一代,别让咱们的教科书也把这个给忘了。”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其他受访者中的9人表示要“揭露”或“控诉”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13人表示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记住这个耻辱。 调查后记 本月12日至14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66周年仪式暨南京国际和平日集会”系列活动。12月13日当天,警报响彻南京全城,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段历史?通过这次街头随机调查,记者感到,对于过去的那段历史的态度,我们并不狭隘、也不偏执;但是面对日本少数人的抵赖、狡辩,遗忘就意味着第二次屠杀。(实习记者/王大鹏)(来源:北京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