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3: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一)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09:4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平等与尊严:终结收容遣送噩梦

  在即将过去的2003年,收容遣送制度宣告终结,暂住证管理开始淡出,城乡户籍改革不断深化……

  尽管公平的理想世界依然还“在路上”,进城务工人员已经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制度关
怀———

  编者按

  随着改革浪潮在中国大地的涌动,亿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在繁华的城市里寻找生活的新天地。进城务工人员这一庞大群体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

  在即将过去的2003年,困扰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终告结束,暂住证逐渐在一些地区退出历史舞台,1.2亿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幸福时光。在被接纳为城市劳动者群体的新成员以后,工会向广大进城务工人员敞开了大门,打工子弟学校开始获得合法的地位,打工者的技能培训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这些进步的足音,正清晰地回响在我们的时代。

  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具体体现,是事关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大局的迫切需要。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2003: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借此引起社会各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更多关注。敬请读者留意。

  12月2日,北京西直门。尽管气温低达摄氏零下4度,27岁的肖小旺仍然在工地上搅着水泥。

  “收容?现在没了!就冲这一点,我就拥护党和政府。”这位来自安徽阜阳的建筑民工说。

  肖小旺有限的城市记忆里,收容是最可怕的经历。在武汉打工的4年中,他先后被收容遣送3次。来到北京,他又曾经两次被收容。

  2003年8月1日,曾经令亿万进城务工人员畏之如虎的收容遣送制度终于宣告终结。当这一寓意深远的政策通过新闻媒体传遍人潮涌动的城市时,那些在城市角落艰难谋生的打工者们从心底里发出阵阵欢呼。

  尽管公平的理想世界依然还“在路上”,进城务工人员已经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制度关怀,开始学会享受平等和尊严,学会享受城市生活的幸福时光。终结噩梦

  2003年6月20日,施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叫停;41天以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一个全新概念的出现,改变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

  在此之前,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生命成为了收容遣送制度积弊的祭品。3月20日———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的时候,仅仅是由于没有随身携带暂住证,湖北籍大学生孙志刚被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收容,最后竟然惨遭殴打致死。

  记者先后采访的30多位进城务工人员中,只有两人能够说出孙志刚的名字,更不清楚这位大学生曾经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给了收容遣送制度致命的一击。但是,几乎所有的进城务工人员都清楚地知道,收容遣送制度已经不复存在,“这种早该废掉的东西终于废掉了”。

  21年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开始实施。抱有美好愿望的制度设计者们没有想到,这项本应以救济为主的社会保障政策,竟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为治安处罚,成为进城务工人员惧怕的“紧箍咒”。

  “民工进城有两怕:一怕老板不发工资,二怕被收容遣送。”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黄景均郑重递交了名为《“收容遣送”需要尽快立法》的提案,直言“有关部门对收容遣送的理解早已违背了它的初衷”。

  与“来去自由”为特征的福利救助模式不同,我国城市执行的收容遣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即便是在一些经济高度发达的繁华都市,收容遣送也成了限制农民进城的堂皇理由。每逢年节和重要活动期间,维护社会治安总是与收容“三无”人员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所谓的“三无”人员,绝大多数是在城里务工的农民。

  更令人痛心的是,少数执法者随意扩大收容范围,没收被收容者财物,随意征要遣送费用,把收容遣送当成了牟取暴利的“摇钱树”。伤痛难忘

  2003年7月22日,这是进城务工人员同样留存在记忆里的日子。

  这一天,沈阳市公安局公开宣布,在全市范围内取消暂住证制度,对外来人员进行“市民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人性化执法”。

  市民化、亲情化、人性化,每一个如此充满平等与尊严的词汇,都足以拨动每一位进城务工人员的心弦。

  究竟有多少人曾经无辜遭受过收容遣送之痛,恐怕就连负责收容和遣送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准确的数字。然而,进城务工人员对于收容遣送制度的莫名恐惧,却已经成为无比清晰的梦魇。

  “不过是工作忙得忘带暂住证而已。我说可以带他们去住的地方拿,可根本没人理我。”王立平这样回忆第一次被遣返的经历。“就像是做了一场噩梦,可你又明知道那并不是梦,因为你痛苦得恨不得失去知觉。”

  高中毕业的王立平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在北京找到一份外送工作。这位来自湖南省麻阳县的打工者没有想到,这份月薪600元的工作竟然最终毁于收容遣送。

  3个月后,被遣送回乡的王立平再次回到北京,重新漂泊在茫茫人海,寻找下一个不知何时出现的工作岗位,躲避下一次可能随时到来的收容遣送。他说:“收容遣送不光撕碎了你的面子,还彻底打击着你的信心。”

  经历过收容遣送之后,这些从农村重新返回城市的打工者几乎恐惧那些穿制服的人,因为他们很难弄清楚自己是否办齐了所有证件,更因为“就算你有证,有些人也会把它撕掉,然后把你带走”。

  曾经在武汉、长沙、北京三地打工过的李飞伟,是记者采访的民工中被收容遣送次数最多的人。这位12年内被遣送8次的打工者告诉记者,不管在哪个城市打工,至少要有身份证、外出务工证、暂住证、健康证和工厂的工作证。

  “这是明摆着的事情,我们被当成了城市的‘二等公民’。”王立平实在想不通,同样是共和国的一位公民,为什么非要怀揣着比别人多的证件才能自由行走。“身份证上不就印着祖国的地图吗?就应该代表着我们可以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畅通无阻。”

  今天,王立平和李飞伟终于可以放心地走在马路上,因为收容遣送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噩梦醒来,平等与尊严的感觉真好。

  明天美好

  收容遣送终于走了,暂住证也大限渐近。时光在流逝,生活在继续。但是,横亘在城乡之间的那道壕沟不能一夜填平。

  生活在远离家乡和土地的城市,进城务工人员有着形形色色的困惑和隐忧。

  “孩子上学的事情让我和丈夫发愁死了。在家乡上学,谁来日常照顾?北京的民工小学条件不好,耽误孩子学习怎么办?要是能和城里的孩子一道念书,那该有多好。”李霖在北京东城区一家餐馆当服务员,6岁的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城市教育的门槛却无情地挡在面前。

  来自甘肃省崇信县的杨英树不必为孩子操心,却在为表弟的要求烦恼不已。在17岁的表弟眼中,表哥就是成功的榜样,决心春节后也来北京打工。杨英树苦恼地说:“我在北京干了3年,家乡人都以为这已经很有本事了,根本不知道城里的工作有多么难找!”

  无论是就业、住房还是子女教育,仅仅因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进城务工人员便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等同的“国民待遇”。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已有1.2亿流动人口,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队伍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许多专家学者共同指出,冲破城乡户籍限制,不仅可以大大增加农民收入,更能有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放在更为广阔的范围来看,沈阳市公安局取消暂住证制度的勇敢做法,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出的一小步。大量涌入城市寻觅生活新希望的外来打工者,依然渴望着拥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民待遇和社会地位。

  “如果能够重生一次,你最希望出生在哪里?”零点调查公司在辽宁、河南、浙江、广东等11个省市农村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60.7%的被调查者希望“下辈子是个城里人”。

  令人欣喜的是,尽管公平的理想世界依然还“在路上”,进城务工人员已经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制度关怀。他们可以耐心地等待,因为有了平等和尊严,美好的生活就不会离得太远。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挑逗诱人引爆激情
寒冷冬日滚烫的爱
非常笑话
笑话大厨倾情奉献
荤的素的各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古城西安群英“惠”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社员们在生产队鱼塘里分鱼。一女手不慎摸进一男孩裤内…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