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公司以人为本创造合资新模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6日08:5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7万余名职工一次性整体划入合资公司,没有对一位职工实行一次性买断工龄,职工工龄连续计算,福利待遇等延续以往政策 本报讯(记者王娇萍王四新)对职工安置欠妥往往导致企业改制合资难以平稳进行,但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尽管与日产汽车株式会社合资重组后注册资金达167亿元、涉及7.4万名职工的切身利益,整个进展却平稳有序。由于成功实施“先合资后分流、人随资产走” 东风汽车公司原名第二汽车制造厂,是中国现有三大汽车工业集团之一。为了“做强做大,形成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东风汽车公司积极寻求国际合作,2001年7月启动了与日产汽车株式会社的合作项目;2002年9月,双方签订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合资重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7亿元人民币,中日双方股权各占50%,其中,东风公司以存量资产出资,日产以10亿美元现金出资。这意味着东风汽车公司职工面临着大面积转岗分流。 在合资之前,东风汽车公司进行了主辅分离,将教育、医院、公安、消防、电讯、房地产等非主业实行区域集中管理,成立十堰管理部,剥离职工近3万人。尽管如此,十堰基地的汽车主业职工仍有7.4万之多。怎样处理如此庞大的职工队伍?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苗圩、党委书记徐平强调:“合资重组决不能以牺牲职工的利益为代价”,并提出了“先合资后分流、人随资产走”的战略,将7.4万名职工一次性整体划入合资公司,再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分流。 在具体的协商谈判过程中,东风汽车公司决策层始终以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一方面对合资重组方案的制订、重要文件的出台以及谈判的进展等实行随时公开、全过程公开,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的呼声、建议,尽可能把职工的意愿和利益写进合资双方共同认可的协议和文件中去;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的政策法规以及国际惯例,与日产方面据理力争。特别是在制定东风与日产签订的《劳动人事协议》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劳动合同》、《职工手册》等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文件时,东风汽车公司积极做好源头参与。其中,《劳动合同》文本从初稿到最后定稿,就先后修改了40多次,定稿后,公司工会还两次召开职代会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进行审议,公司有关部门根据职工代表的意见又进行了两次系统修改。 截至2003年6月9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在武汉创立,整个合资重组没有对一位职工实行一次性买断工龄,而且在《劳动合同》中特别约定:员工经原中方公司认定的连续工龄计算为其在合资公司的连续工龄,依法享受医疗、年功工资、带薪年休假、伤残等待遇;凡在原中方公司工作满10年的员工,都可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这是东风汽车公司创造的“东风合资模式”中的独特内涵。 设备制造厂技术工人曹建栋告诉记者,自己1969年进厂,今年6月30日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不仅过去在东风汽车公司的34年工龄合资后连续计算,而且在工资报酬、安全卫生、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也维持以往各项政策的延续性。 为免除职工对合资后人员分流的后顾之忧,东风汽车公司还做了两手准备,一是用发展的办法,通过扩大规模、转岗培训等,将传统意义上的“造车人”变成“开车人”、“卖车人”、“修车人”,尽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经协商约定,东风与日产各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辅业改制和职工再分流,确保职工生活无忧。职工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合资不仅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职工的利益,大家当然支持拥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