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绩效奖励制度 我国铲除人才流动的门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6日15:1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魏武)我国目前已完全确立并有条不紊地实施人才战略,在过去数年中,相继铲除了一个又一个人才流动门槛,允许各类人才根据志愿选择或放弃工作;并在打破“铁饭碗”的同时,重建绩效奖励制度。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人才利用率,为社会带来了巨额财富。 户籍制度是人才流动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障碍,政府出台了种种措施为人才提供便利。 全国范围内日渐兴盛的人才市场是另一个助推器。自1983年首家人才市场在沈阳成立至今,全国现有27家国家级人才市场,4000多家人才服务机构。它们和民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洋“猎头”公司每年举办的数万场人才交流会以及难以计数的网上人才市场一起,为千百万人才的流动搭建了平台。 院校毕业生们已不再期待政府分配,相反,他们已经习惯了以登记、递简历和面试的方式寻觅工作机会。此外,上至互联网站、手机短信,下至街头招贴、店堂广告,都是雇主们发布职位信息的渠道。寒窗十数载的饱学之士和有一技之长的农家子弟,都能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 新政策使我国人才事业的发展渐入佳境,但人才结构的缺陷也让不少人忧心忡忡。长期以来形成的科班教育优越感,使得许多人不愿放下架子学习他们视为低等的实用技能,从而使得我国面临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残酷现实。 也正是在上述社会需要的推动下,我国正在走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的文凭标准论的旧框架,迈入以实绩和能力论英雄的时代。 我国政府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总量、结构、素质也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并且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浪费现象。 专家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可以肯定的是,人才观念已经渗透中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上至政府要员,下至田间农夫,都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中国的人才建设。(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