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倾力破解“电荒”难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8日05:30 东方早报 | |
早报记者高英雄 从长沙的蜡烛脱销到杭州启用临时交通红绿灯,从华南到华东再到华北的全国性拉闸限电,我们看到,一场电力冬荒的“流行病”正在我国迅速蔓延开来。 《亚洲华尔街日报》撰文说,电力问题可能会导致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引擎动力不足 不仅如此,在这场“流行病”中,更大的能源缺口也暴露出来:电力短缺后,油荒、煤荒随即发生。很多省份甚至把采购煤炭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由副省长带队直奔产煤大省洽谈生意。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能源危机,电力体制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而如何应对能源危机也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但目前电力体制方面的多头管理以及电监会对电价无发言权的现实情况下,电力体制的改革也只能在艰难的摸索中缓缓前行。而在电力短缺背后的煤、电之争,更使得整个能源体制的改革在“计划电”与“市场煤”的两手互搏中面临取舍难题。 事实上,即使解决了体制上的难题,我国也将面对另一个更为严重的能源全面短缺问题:据估计,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而且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马维野等专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我国的能源需求与供给必然产生缺口,而且这个缺口将越来越大。 这个缺口如何解决呢?有专家指出,由于我国能源自给能力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实行对外开辟海外能源渠道和对内节能并举的方针,积极参与国际能源资源的开发,参加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在全球能源领域占领战略制高点。 除此之外,是否还存在解决能源危机的第三条道路———核电之路? “电荒”逼近上海? 准确地说,到目前为止,上海“电荒”都只是作为一种可能性停留在数字上。这个数字来源于上海电力股份公司的一份预测,预测显示,今年冬天上海用电高峰将达1320万千瓦,同比增长约14%,用电缺口约200万千瓦。 “上海用电短缺只是容量短缺,就是用电高峰时段缺电。”上海大学教授、中国电监会专家组成员言茂松说,上海还没有严重到春夏秋冬四季每天24小时都缺电的程度。言茂松认为,上海用电并不是总体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也持相同看法。这位知情人士称,上海有两个用电高峰,一个是早晨10点钟左右,一个是晚上7点钟左右,高峰用电大概每天持续2到3个小时,而最高峰每天不过几十分钟。 之所以出现这两个用电高峰,沪上电力专家普遍认为“都是空调惹的祸”。专家们说,使用空调消暑或取暖,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变舒适了,但却导致全城用电紧张。 来自电力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空调用电几乎占上海电力负荷的30%。在今年酷暑“电荒”期间,外滩、南京路繁华路段以及延安路高架桥等上海标志性景观照明曾“黑”了半月之久,韩正市长在公开场合向政府机关和市民们建议“节约用电”,这在以往是罕见的。 言茂松说,除了空调的使用致使电力负荷猛增外,上海用电结构的调整也是高峰缺电的原因之一。他说,以前上班还有“三班倒”、“两班倒”,可以错锋用电,而现在用电时间较为集中,电网负荷自然会加剧。用电结构调整的结果是峰谷差加大,高峰时电力急剧紧张,而低谷时,电力又相当富裕。 对于冬季“电荒”,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分析人士说,年底将近,许多企业为了完成年初预定的工作任务而加班加点,致使用电负荷增大。 购电计划意外生变 就在“电荒”临近之际,记者获悉,华东电网区外购电计划突然生变,华中公司原计划增送华东地区的100万千瓦电量已然无望。 而这个100万千瓦电量,上海曾经寄予厚望。就在昨天,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焦扬在答记者问时说,上海今年入冬前就积极争取外来电力,上海自己的电力部门亦采取很多措施。另外,上海市政府积极争取外来电源,市领导亲自带队走访国家电力部门领导,取得了积极成效。现有200万千瓦外来电已落实,同时我们希望能再争取100万千瓦。可以预计今年冬天,在上海满发全发的基础上,再加上已争取到的市外来电,本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力的供需矛盾。 早在10月份,上海市政府曾向国家电网公司提出计划外增加100万千瓦受电的要求,得到国家电网公司同意。但由于华东电网所属的江苏、浙江等省也严重缺电,华东电网公司无法在区内进行调节,只能求助于区外的华中电网公司。 11月上旬,对于购进这100万千瓦电力的增量,华东电网公司还说“情况较为乐观”,当时,华中电网预测有近300万千瓦的富余电力,但1个月时间不到,风云突变。 12月11日,国家电力公司华中公司计划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电煤库存短缺,湖南、江西频频拉闸限电,除了按年初的协议向华东供应计划内电力以外,华中公司已无能力向华东电网增量送电了。 这位工作人员说,华中公司平时都是尽最大可能地支持上海,因为支援上海用电是“国家的政策”,今年夏天上海“迎峰度夏”时,华中电网对上海支援就很大,“否则上海会更难过”。 该工作人员还说,现在华中地区水电适逢枯水季节,而且“比以前更枯”,火电的电煤库存一般只能维持一天,每天依靠火车运送煤炭救急,华中的缺电已由局部性变为全局性,“现在,我们自己也有困难了”。 对此,华东电网公司一位负责人说:“没想到变数这么大。” 区外购电遭遇“省际壁垒” 对上海电力季节性、结构性短缺的现状,专家们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忧虑。 言茂松说,1320万千瓦的峰负荷,实际上是规划中2005年才达到的数字,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前了两年。此外,上海用电负荷正以每年120万千瓦到140万千瓦的量级增长,相当于每年应有4台30万千瓦的燃气发电机组投入使用,“这个速度是惊人的,也是看得见的”。 在上海电力需求逐年增长的同时,发电机组并未增长。 由于1998年出现的全国性电力富裕现象,有关决策部门停止了对大发电机组项目的审批,上海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也停建了大的发电机组,这种状况从1999年开始持续了近三年时间。有专家认为,三年前所埋下的隐患在今年集中暴露出来。 目前,上海本土的总装机容量为960万千瓦,远远不能满足上海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自身电力供应跟不上电力需求的情况下,要解决上海电力短缺的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一条:区外购电。 来自供电部门的消息称,上海电力的缺额一般从安徽、福建购入,此外,三峡水电也能解决一小部分困难。 不过,言茂松指出,由于“省际壁垒”,区外购电会遇到体制性障碍。 言茂松说,为了鼓励地方投资电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实行的是“省为主体”的发展策略,各个省建了很多的电力投资公司和电厂,这一发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力短缺和投资短缺两个问题,繁荣了区域电力市场。但这种“省为主体”因涉及电力税收等实际利益,加之电价体制改革的不彻底,省与省之间在电力交易上存在着事实上的地方保护主义。 “省际壁垒”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在电力普遍富裕时,大家宁愿花高价买本省的电,而不愿花低价买外省的电;而在电力普遍短缺时,花高价钱也不一定能从外省买到电。 一个可能的好消息 日前,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正式出台了《华东电力市场试点方案》。对于正在闹季节性、结构性“电荒”的上海而言,《方案》的出台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这一方案在华东电网内模拟运行要等到明年一季度,但它毕竟为上海提供了一条破解“电荒”难题的思路。 《方案》所传递出来的一个最有价值的信息是,缺电时,上海可以通过竞价方式从华东电网其他省市购买。而在以往,上海缺电时,总是先设法从内部开始解决,在收购额外所需的电力时,无法考虑价格因素。 制度的设计总是从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制度设计一旦落实到操作层面,总是会踫到具体的困难,《方案》能否克服电力交易中的“省际壁垒”,最终应由实践来作出回答。 有专家指出,《方案》只是起电力市场调节作用,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问题。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如果华东电网内各省市都缺电,怎么办? 现在,华东电网所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华东电网所包括的四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一市(上海)中,上海没有富余电力出售,浙江与江苏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缺电形势,其中浙江缺电尤其严重。在华东地区,电力相对富余的省份只剩下安徽和福建。 “由于遭遇干旱,今年福建的水电也大打折扣,无法援助江浙沪,”电监会市场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现阶段只有安徽能够支援其他省市。” 但安徽火电也捉襟见肘。即使安徽火电有富余,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尴尬境地。 当出现全局性电力短缺情况时,《方案》对解决上海“电荒”难题仍然无能为力。 “避峰只是被动方式”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迎峰度冬”今年第一次出现在上海电力史上,而此前,上海电力系统的职工们只习惯于“迎峰度夏”。 为“迎峰度冬”,上海出台了七大措施。在这些措施中,除了争取外来电的支援外,其他六条措施均属于“向内挖潜”,诸如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做好高能耗、低附加值企业的关停工作,加快淘汰小钢铁、铁合金、电石等高能耗、代附加值产品,将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用电时间限制在每天零点至上午8点;对部分商业企业进行时段性避峰试点,对部分高消费场所出台控制高峰时段用电的措施,并研究建立对配合做好避峰用电而造成损失的企业的奖励机制;推广分时电表,鼓励市民夜间用电等等。 在“迎峰度冬”中,部分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被建议“错峰”或“避峰”,以还电于民,而这些企业,一般是用电大户。 记者12月11日电话联系沪东造船集团公司时获知,公司已经收到了有关避峰让电的通知,公司管理层正在就此与供电部门进行“谈判”。据透露,拉电有可能影响到该公司一批外国客户订单任务的完成。该公司一位中层干部有些开玩笑地说,选谁让电不选谁让电“是社会财富的一种重新分配”。 任何一家企业如果被选为避峰让电,其损失的确难以估量。 “避峰只是一种被动的方式。”言茂松说,要用建设性的方式解决上海“电荒”问题,应该是发展燃气轮机。 言茂松列举了燃气轮机发电的几大优势:一是环保,污染较火力发电小;二是建设周期相对较短,从基建打桩到开始发电,大约只需要两年时间;三是资源充足,西气东输的终点站就在上海,从今年10月7日开始,“西气”已进入上海,而且将于明年1月正式商业供气,预计年供应量达4亿立方米。 言茂松算了一笔账,利用西气东输发电,每度电成本是0.27元左右,利用火力发电,每度电成本为0.20元左右。他说,虽然二者之间差价较大,但是上海主要是高峰时期缺电,燃气轮机用来“削峰”,只在高峰时运转几个小时,按照市场原则,适当提高电价,市场是可以承受的。 目前,在上海已有两个天然气发电厂正在建设中,计划2005年前后投产发电。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些电厂即使能够缓解上海的缺电问题,也无法成为解决问题的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缓解长三角区域的缺电困难,华东电网将在未来几年内增加装机容量和电网建设,其中江苏、安徽等省将抢建一批火力发电厂,并将在2005年前后投产发电。此外,三峡水电和秦山核电也将逐年增加装机容量,用以供应华东各省市。 “上海电力短缺问题真正解决的时间,大致在2008年。”言茂松说。(早报记者米远征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专题:我国若干省份出现电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