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不了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9日10:38 中国三峡工程报 | |
赵人龙 笔者于1918年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长江之滨,是喝长江之水长大的。1940年,我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先在四川省岷江与金沙江交汇处的宜宾县岷江水道工程处工作,不久转入乐山县附近五通桥的岷江电厂,后派往设在马边河畔的大渡河水电工程处工作。40年代初,我曾上峨眉山游览并考察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接着在乐山水文站工作一段时间,观测岷江、大 1945年3月,笔者与严自强兄一起从清水溪乘船下行到重庆,这时抗日战争胜利已近在眼前。当时国民党政府与美国政府合作,准备战后开展各项建设工作,中国政府经过考试选派了1000余名技术干部赴美国学习,其中水力发电专业有19名,笔者和自强兄等入选。 从1946年起,我们和美国内务部垦务局设计单位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设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中国方面除我们19人和南京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徐怀云代表、杨国华副代表外,另在美国招聘了30余位中国留学生参加。当时我们无不兴高采烈,以能参加这么伟大的水电工程设计而感到高兴和光荣。 到了1947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国民党政权濒临全面崩溃,政府通知我们快些回国,付不起我们在美国的生活费了。这对正在紧张进行中的三峡设计工作泼了一头冷水。我们想区区生活费都发不出了,还谈什么建造三峡大水电站?大家抢着把三峡工程初步规划报告结束,就灰溜溜地回到国内。不久迎来全国解放,我们回国人员全部为人民政府留用,继续参加水利水电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党中央、人民政府对水利水电工程十分重视,周恩来总理亲自兼任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长江三峡的勘测、设计和科研工作一直没有停止。 1954年,我调北京水电部门工作,曾多次参加三峡工程的查勘、论证和规划设计工作。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的指引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开发三峡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条件已经成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这震憾世界的伟大工程终于动工兴建,在全体设计、科研、制造、施工人员的努力奋斗下,工程进展神速。我们当年丰华正茂的小伙子,如今已是鬓发皆白的水电老兵,感谢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和陆佑楣总经理的热忱邀请,在1997年参观了大江截流的盛举,如今又参观了大坝蓄水、左岸厂房六台机组发电、船闸顺利通航,实地了解了库区移民和各项建设情况,真是百感交集,欣喜万分。在三峡工地宾馆小驻数日,兴奋之余,夜不成眠。偶然记起唐代诗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诗中写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过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平羌江即现在的青衣江,渝州即重庆。) 十年动乱中我曾下放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年,设计、施工了渔子溪等水电站。李白诗中前三句和我几十年参加水利水电工程的经历相符合,故予借用。其第四句是他对友人的怀念,我今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词意,改为:“喜见高峡出平湖!”,于是辑成全诗: 岷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过三峡, 喜见高峡出平湖! 回忆三峡工程从开工到现在,屡创世界水电站建设史上多项第一,水电界同仁和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我们都感到骄傲,但不能因此自满。因为我国虽拥有世界上很多可以开发的水电资源,但已经开发的和正在建设中的仅占很小的比例。在目前工农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不少地区已感到缺电。所以我们必须加速开发水电,努力把我们这水电大国变成水电强国。 伟大的祖国万岁!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注:作者为原水电部基建司副总工程师,曾于上世纪40年代参与三峡工程设计。) 编后:“抚今追昔话三峡”栏目的文章到此全部刊发完毕。 | |